解读大壮卦六五爻
大壮卦,卦爻文字大壮卦讲阳的(大)单方面(爿)发展(士)。初九,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九二,明道建德。九三,网格思维,君子以经纶。九四,各正性命,统一发展。
六五爻,丧羊于易,无悔。
丧羊于易——爻辞用字和旅卦上九爻的“丧牛于易”很相近,区别:一个是“羊”一个是“牛”。这里的羊和牛不是我们看到的能跑的那个牛和羊。牛代表坤,坤为母,所以牛代表母;在印度最为古老的宗教典籍《吠陀经》中就说:“牛,宇宙乃至众神之母。”。“丧牛于易”是继前一句爻辞“先笑后号咷”的母子分娩说的:万物由母亲(牛)生了(丧)就自强不息,不屈不饶(于)地向前发展(易),不断超越(于)自己。
近代学者都把这两句爻辞往历史人物王亥的故事上靠,说夏朝的商部落首领王亥在有易国经商遇害,人死了,牛羊也丢了,而不后悔。王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服牛驮重,把蓄牧业与农业结合起来,推动农商发展的人。他使商部落做大做强,为商部落取代夏朝做出巨大贡献,死了,不感到惋惜吗?怎么还“无悔”呢?
丧羊——阳气(羊)分散(丧)到每一个个体,以助个体成长。
大壮卦卦时在春分,九四爻阳气刚刚强过平分的泰,萌达于地的万物还需要阳气继续支撑,才能蓬勃发展,为何五位和上六的卦象都是阴,阳到哪里去了?阳消失了吗?没有,它从“阳”到“羊”变换了姿态,分散到个体中,化作能量和升力,促使千差万别的人和其他生物发展去了。
丧——分散,转化。
从生(下面像根的箭头符号)到展开(丷)再走到(亾)结束(十)的生命全程。
丧字溯源经历方方面面(囗,口…)和一个个过程(口,口,…)走(亾)完(十)一生(字图中从下到上的一根主线)——喪。
丧字溯源字形4、6用人和植物及其行走(止,亾)的组合符号来代表所有生物的生命历程。
丧字溯源羊——在中国古代,羊和阳同音,羊即为阳,如三羊开泰。
羊首先代表自然界中的阳气,一切生物离不开的能量来源,自然的天道。其次代表九二的“贞”,为人处事的人道。
六五应九二,“羊”应“贞”。
“天下之动,而贞夫一者也”,万变不离其宗。“贞”就是“一”、就是“宗”、就是统一标准。
就是初九爻的“征”、九二爻的“贞吉”,、九三爻的“罔”、九四爻的“藩”反映的人道:人才标准,道德标准,管理标准。
丧羊——道济天下。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贯彻执行统一的标准。
把人道贯彻到每个人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如坤六五:“文在其中…黄中通理,正位居体…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
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把普遍的道德理性与个体心灵明觉统一起来。
天下殊途,一致而百虑。统一的标准与本地方、本部门以及个人具体结合。因地制宜,个性化,内化为自身的动力和信仰,走自己的路。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恰恰从对立面割裂了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人道效法天道,反映天道,接近天道,但不是天道。
人道是根据民情国情建立的人为规范,随民情国情的变化而为道屡迁。
程朱理学把人道上升为天道,把天道上升为超然物外的本体——天理。认为皇家的意志就是天理,天下臣民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它强调统一性、普遍性、共性的同时,泯灭个性。从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社会活力,阻碍社会进步。
心学从理学的反面侧重个性的弘扬。在强调主体个性独立,追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的同时,夸大主观能动力,夸大良知的约束力,让人狂妄。否定了普遍性和共性对个性私欲的约束,释放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理学的这两大分支,其庞大体系中虽不乏丰富的思想资料,但在人道与天道的关系上,迈错的第一步就决定了它们没有《易经》高明。
于易——无极而太极,执一统万。
于——超越,升华。
万事万物平等无极而又遵守一个共同的法则。
格物致知,知周乎万物,形而上者谓之道。
对事物层层分析,普遍研究,透过现象,找出其中的本质和共同规律。如同透过六五阴的现象看到九五阳的本质:“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万物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各从其类,把(见)所有的人(大人)都团结了起来(利),建立起云从风(龙——台风),风从虎,虎为王的上治秩序。
于字溯源易——执天之柄,执掌变化。
太阳(日)对万物(勿)的影响,一与万的关系。
易字溯源“易”字在这句爻辞中的解读各家差异较大,大致分为三类:郑玄、王弼等人的“变易,不易,简易”说,朱熹认同的“疆场”说,顾吉刚发现的“有易国”说。人们认为郑玄等人的解读不太可取,而朱熹和顾吉刚的解读较为可取。这个结论我持相反看法,认为朱熹和顾吉刚解读的“疆场”、“有易国”不可取。
《易经》近字的经文,用一个“易”字命名,“易”在经文中只出现两次:“丧羊于易”,“丧牛于易”。这么重要的字用“疆场”、“有易国”来解读,完全偏离了“易”的内涵。
《易经》的各家注本,都免不了要对“易”字做一番解读,如“变易,不易,简易”,“蜥蜴”,“翻水”…
易字溯源易的字形1、2、3、5,画的都是把液体从一个带手柄的容器中倾注到另一个容器,表达转变的意思。笔画简化后的6、7、8、9,保留了手柄和手柄处的部分容器壁及液体,强调了人在变化中的作用,人对变化的掌握。字形10像一只三足乌,把手柄画成了三足乌的头,而三足乌是太阳的代表,认为太阳主宰万物。字形10还像一条飞龙,把手柄画成了龙头,认为龙头主宰龙身的变化。手柄演化成“日”,天下万物演化成“勿”,成了“易”字,成了一个太阳与万物的关系。
字形11手柄化成撬动一切的支点。
字形14手柄化成对立面的藕带。
手柄符号在易字笔画的整个演变过程中都没离开,成了一个关键之物,其作用和含义越来越深。有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所以《易经》不是单单讲变化,还强调抓住关键点把握变化。
大壮卦关键就是那个“阳”、那个“羊”、那个“贞”所代表的内涵。抓住它们而统一天下。
无悔——战胜私心。
无——结束。
悔——贪(每)心(忄)。超出人们基本需求的欲望,如私欲、淫欲、贪欲。
每,人(??)趴在孕妇(母)身上妄图多生孩子,表示贪。
无悔,战胜私心杂念保持正常需求,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有非分之想,超出准则和规律去做分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