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经常说一句俗语:“冬长三月,早晚打春。”
一个冬季最长也不过三个月,早晚都会有春天的,没有谁的命运天生就是悲哀的,只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这种无常而心生妄念,从而把生活和工作弄得一团乱麻。
要知道,对于人生来说,挫折和苦难都是难免的,然而当落叶飘过腐烂之后,春天才会有更新的绿芽生出。
我们看过春暖花开,也看过秋日萧索,经历过人生得意,也经历过人生失落,轮流循环着,这个时候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人生经历不过是循环往复的,有好运也有厄运。
“冬长三月,早晚打春”,当下的好未必是好,当下的坏未必是坏。
刚开始是买了一台磨面机和米机,连牌子都没敢挂出来,稍微有一些起色之后,发现当地很难买到铁锹镰刀之类的,于是又勒紧裤腰带,重新借了,和几个人合伙开了铁匠铺。
就在这时,当地公社领导发现他有一些才能,就给了他一个破旧的厂房,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变卖了自己的所有家产,开始了新的路程。
在那个厂子里面,产品最初没有销路,他四处打听渠道,以低价接下来一个单子,这一招吸引了万的订单,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才真正迈上了人生巅峰的路程。
人生就像是四季,有寒暑之分,也会有冷暖交替,有的时候你感觉难熬的时刻,或许并不是最糟糕的人生,或许是迈向高峰前的一个蛰伏状态,只要坚持下去,必然会见到春暖花开。
《易经》“否卦”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上九:倾覆了否卦,先遇恶运,后交好运。《象传》之中说:恶运达到了极点,好运就不再遥远了,天地之间哪有长久不变的道理呢?
一个人噩运达到极点,不可能有再坏的情况出现,正所谓物极必反,这也预示着好运即将来临,身处逆境一定要心存希望,噩运终将过去,迟早能迎来美好生活。
这也是古人所总结的道理,物极必反,人生一波三折,谁都不能保证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也不能保证一辈子的坏运连连,所以遇好事的时候不要得意,遇坏事的时候不要沮丧绝望,正所谓“冬长三月,早晚打春”,多撑一段时间,或许就会有转机。
在这期间,他一边教书,一边学习其他的知识,比如说化学知识。
他曾经有这样一个想法,想把染颜料的一种色素提炼出来,但是当他刚合制成功的时候,却收到一个消息,人工色素已经生成,也就是说他的提取色素技术没有任何价值。
这个时候他非常沮丧,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从沮丧中苏醒,开始了另一个方向,87岁高龄完成了代表作《昆虫记》。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易经》粗浅的认知罢了!
悟透易经中的道理能帮你度过遇到的崎岖
《易经》自身的杂乱广博,艰深不流通。
有人说《易经》是本找寻人生答案的书
《易经》这本书所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它晦涩难懂,一般人很难参透其中的奥妙。
所以千百年来,很多人都把《易经》看成是一本卜卦算命的书,更有人将它看作是封建迷信。
然而纵观古今,像孔子、鬼谷子、诸葛亮、王阳明、杨振宁、马云、李嘉诚等人,他们每一个人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有过不同的功绩,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在26岁之前熟读《易经》。
孔子曾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有人说: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我国智慧的源头是《周易》。
《周易》这部特别的经典,在我国历史上位置非常高。儒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的五经之首;道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三玄之冠。
冯友兰教授之所说:“《周易》是国际的代数学。”
我看了《易经》之后发现,里面不只有艰深的大道理,还有许多靠近日子的人生智慧!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解说,再到象、数、理的介绍,每一个都是能让你实践运用到职场,生意场和日子中的。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易经》的重要性,纷纷开始研究起来。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选对一次,离成功就会更进一步
我就是一个痴迷《易经》的人,但是最开始接触《易经》时,由于原著中全部是文言文,让人非常难以理解,那段时间,我一直苦恼不已。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一位易学同好向我推荐了这本《图解易经》,这本书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在其中加入了全注解全译文,彻底解决了我的阅读难题。
而且其中并不只是讲一些生硬的道理,而是联系实际生活,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为我们讲解64卦的奥秘。
其中涵盖了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以及《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
不仅如此,书中还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来教给大家如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最让我惊叹的是,书中的很多案例,不就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吗?
通过这本书,不仅让我轻松入门了64卦的学问,而且受益无穷。所以今天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苦恼,那就不要犹豫了。
人生的千百种境遇,在群经之首《易经》中就会有你想知道的答案,学会易经,可以更从容的过好这一生。
小结:哲学,可以说是现代最为高大上的学科了,是专门研究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方法论又是什么?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易经》显然回答了几乎所有的哲学问题,是一本“智慧之书”。对于追求人类最高智慧的哲学研究者来说,应该说没有哪本书比《易经》更具吸引力。
《易经》博大精深,这点小分享不足以传达其万分之一的精妙,每个人,特别是做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都需要静下心好好学习、体会易经的智慧和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