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曾经说:
让《易经》自己来讲《易经》,揭去后人所加的一切神秘的衣裳,我们可以看出那是怎样一个原始人在作裸体跳舞。
前半段话,完全正确。
后半段话,纯属搞笑。
在郭沫若眼里,《周易》只是原始人跳舞?
呵呵!
让我们来看看郭沫若是不是看花了眼吧。
一、《周易》有多“原始”?
郭沫若曾经以为,《周易》是商末周初的书。
两千多年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我们说过,这样认为的人,没有一个真正读过《周易》的原文——他们读到的只是战国以后人们各种各样的解读、解释乃至误解、误读。
用郭沫若自己的话说,这都是后人给《周易》披上的神秘的衣裳。
后来,郭沫若把《周易》身上神秘的外衣脱掉,发现这是一本战国时期的书。
“记起来是一九二八年的事了。我第二次跑来日本,手里是一本书籍也没有的。开首耽读了一些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书。在七八月之交,忽尔想到幼小时候读得烂熟的《周易》里面,很有丰富的辩证式的意味,便在东京的一家旧书店里,花了六个铜板买了一部‘明治十四年辛巳新镌’的《易经》,是薄薄的两册,除了附有日本式的训点及卷头偶尔标注的反切和字义之外,完全是白文。但那书有点好处,是把经与传分开了的,读起来比一般经传合刊的本子来得便利。我就根据这个本子,费了八天功夫,草出了《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的那篇文章。”
郭沫若读《周易》,是经传分开读的。但凡有点古文字素养的人,都不可能会认为《周易》本经里面的卦爻辞是商末周初的文字。
身为一个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只要读一读原文,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周易》是战国时期写成的。
于是他只好尴尬地承认:过去以为《易经》是很古老的书,最近才发现它比想象中晚了几百年。
呵呵,可是在发现这一点之前,他已经发表了一篇大作,大谈《周易》里面反映的原始风貌!
《易经》是原始公社制度转变为奴隶制的产物。——郭沫若
二、《周易》是馯臂子弓写的?
脱掉了《周易》神秘外衣的郭沫若,看到了什么样的易经呢?
郭沫若说:易经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楚人馯臂子弓写的。
前半句蒙对了。
《周易》确实是一部战国时期写成的书。
然而蒙对的原因,居然是因为他认为,卦爻辞里面的“中行”是指晋国的中行氏。
那么,馯臂子弓何许人也?
这个人据说是孔子的易学传人。
当然,我们说过,孔子读《周易》这些鬼话也是披在易经身上的神秘外衣之一。
郭沫若居然拿这些传说来解释《周易》,等于是自己又给《周易》披了一件皮夹克。
三、擦亮眼睛读《周易》
要想看清楚《周易》的真面目,不仅要脱掉它的神秘外衣,还要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镜。
抛开所有乱七八糟的解释,《周易》的原文反反复复读过之后,我只读到了一个“孚”字。
这个字不仅在原文里面白纸黑字出现了几十次。
字里行间也都是它。
有孚维心。
有孚惠我德。
君子之光,有孚吉。
在战国时代,“孚”字有且只有一个含义,就是“诚”!
就是子思在《中庸》里面反复强调的天人之道!
你跟我说是原始人跳舞?
还是裸体?
这有色眼镜要多厚才能看成这样的场景啊!
那些把“孚”字解释成俘虏的专家大师们,你们看见了吗?
本文为抱雪斋读易笔记之《周易》说文解字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另外,本号作者郑重声明:本号所写一切《周易》有关文章,均与星座命理运势无任何关系,作者创作领域被系统自动判定为星座领域且无法更改,感谢系统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