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抄读《易经》——比。
按照《易经》的顺序,比排在第八位,是坤宫的第八卦,从五行属性来说属土。
我们正式对这一卦开始介绍:
首先,是比的卦象。
比底下是坤卦,上方是坎卦,所以又可以记为——水(坎)地(坤)比。
它是师的覆卦。
其次,是比的卦辞和爻辞。
上一卦的“师”是讲的军队、也是部众。有率领部众的人,讲他如何出师;那么自然也就要讲到作为部众的人,应该如何互相协作、选择什么样的人去辅佐(依附)——而这就是“比”卦的含义。也因此,这一卦的阳爻在九五——是至尊的意思,其他五爻皆为阴爻。
再次,则为彖辞。
比的卦辞,在这里也很有意思——它是分为两个阶段的,大意讲的是一开始认定对方便去投奔,内心中正刚健,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看到其他人都去了,内心惴惴不安,再前往依附,这是因为走投无路,其心是不诚的,故而“后夫凶”。
再来看本卦的象: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大地因为有水,故而柔软的;大地上边流淌着水,也是一种承载。这是坤卦与坎卦的相互成就,也是相亲相佐的状态。先王,通常是指的古代的圣贤君主,他们用这样的精神统治国家。
简要结合每一爻的“小象”,解释每个爻的爻辞:
初六: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本爻的爻辞里讲“有孚比之”,我们讲过,孚指的是“信”,那么这里讲的就是在最开始人们聚集、辅佐之时,是要以诚信为根基的。“有孚盈缶”,则是指的如果这种诚信都如酒缸里的酒满溢出来了,那么酒香不怕巷子深,自然会有人被吸引而来。
六二: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比之自内,是指的这种依附、辅佐,要发自内心,也要坚持这样的初心。
六三: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本爻则讲到了依附的对象——譬如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同样是依附,但因为所辅佐的对象本身就是坏的,其结果自然也很不好,反而会导致自己受到伤害。
在这里,想多提几句这一篇对现世的应用。
我们已经不再是君臣社会,那么脱离了原本的三纲五常,再讲辅佐、依附这些,是否就有些封建、奴性呢?
我并不这样看。我们人与人都是平等的,这是基于人性而言的,但在具体的表象上,尤其在具体处事时,的确是有主次之分,有核心做事的,也有辅佐从事的。如果你就是处于“辅佐”的位置上,那么就不要强行说“这件事情上我们都是平等的”。
平等是性上的平等,但我们也得承认,实际表象上,就是会有区分——这种对现实状况的确认、明辨,才是真的平等。
那么作为主导的人,就要做好主导的责任;作为辅助的人,也就要守住辅佐的本分。自然,我们如果确实是作为手下、被领导的人,那么也就要选择好的领导跟随。虽然很多时候我们要分清公私,但当那个领导你暂时无从改变,他的处事原则却是你无法接受的,因此而选择离开,未必就是冲动、不明智的。
六四: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六四阴爻当位,往上“比贤”即是“九五”,因此,动机纯正,所比之人也是高尚贤明之人,自然结果是好的。
九五: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王用三驱,失前禽”,这讲的是殷汤狩猎,网开一面的故事——他看到张网的人想把天下四方的禽兽都抓起来,心怀不忍,便让对方撤掉了三面网,只张开面前的一面,捕捉迎面而来的禽兽。
而这也应是“九五”之人招揽附庸者的方式——只招揽“迎面而来”的,亦即诚心追随的,对于其他人并不强求,这便是“舍逆取顺”的道理。
上六: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上六则已到本卦的极致,但是阴爻缺乏刚毅的本性,上位不稳,故而无法得到属下的忠诚和亲近,因此没有好的结果。
卦象故事
《断易天机》曰:此卦陆贾将说蛮,卜得之,后果胜,蛮王归降也。
其评曰:比者,和也。内通外流,水流于地,本性和柔。先王制礼,以亲诸侯,和柔贞吉,百事无忧。
故称其:众星拱北之课,水行地上之象。
这一卦,讲的是陆贾劝服蛮王的故事。
这里先说过题外话——古代我国对边地少数民族的称呼,按照方位而言,是“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那么文中所说的蛮,自然是在南方。陆贾是西汉人,彼时的南蛮,便指的是“南越”。
南越,是秦末南海郡尉赵佗,趁秦亡之际,封关绝道,兼并了岭南的桂林郡、象郡,于汉初建立的国家,全盛时期,它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大部分)、福建(小部分)、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也是历史上岭南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
汉高祖时,陆贾代表朝廷,正式出使南越,期望劝服南越王。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他魋结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彊。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於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於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彊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轝,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於汉!”尉他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乃大说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陆生卒拜尉他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陆贾被称为“有口辩士”,这是对他口才的认可。在与南越王的会面过程中,他首先批评了对方的桀骜不羁,指出他本来是华夏中原人士,却不守礼仪;其次,向他陈明利害,当年的西楚霸王何其厉害,势力如何强大,也败在刘邦手中,何况如今的南越,只是个弹丸之地;最后,表达了如果南越肯归附,汉朝将给予南越王的诸多礼遇。
三段内容,有礼有节,恩威并施。南越王立刻收敛形容,对陆贾表达了敬重之意,而后甘愿臣服。
再后来,汉文帝时南越再度反叛。文帝只得再派陆贾出马。而他又一次劝服南越——这一次归降,便一直维系到了汉朝灭亡。
好,那么今天的比就讲到这里,接下来歇一歇,下周将进入新的一卦——小畜。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