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易”字一名而含三义,即易简、变易、不易,古人做过很多解读,但如果从现代哲学角度看,“易”之三义讲了些什么呢?弄清这个问题,是科学解读《易经》的第一步。这就需要从“易”字讲起。
一、“易”字暗含日月运行规律
“易”字,《说文解字》讲了两个有代表性的说法:其一,认为,“易”的本义是蜥易,是个象形字。蜥易就是蜥蜴,它的变色能力非常强,被称为“变色龙”。所以《易经》用“易”字表示变化。其二,《说文》又引《祕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字上为日,下为月,合起来成为“易”字,日月推移形成了地球上的四时气候变化。日发光,能释放能量为阳;月不发光,能接受太阳光能为阴,所以说“易”字象征阴与阳。我们知道,《周易·系辞传》说过:“《易》以道阴阳。”《易经》是讲阴阳变化规律的经典,而“易”字就象征阴阳,所以《易经》就称为《易经》,而不是别的什么经。
二、“易”字一名包含三种意义
由《易经》的“易”字表示日月推移,象征阴阳,再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古人发现《易经》的“易”字一个名称而包含三种意义:易简、变易、不易。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汉代郑玄在《易赞》中说的一段话,他说:“易之为名也,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易”作为《易经》的名称,一个名称而包含三种意义。易简是其一,变易是其二,不易是其三。后人由此概括出《易》之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
三、从现代哲学认识“易”之三义
我们看郑玄讲《易》有三义的排序,它的次序是易简、变易、不易。为什么这么排呢?郑玄没有说。从原文来看,就是讲《易》一个名称而包含三种意义来进行排列的。
但时光发展到现代,从现代哲学的角度看,就必需符合认识的逻辑规律,这就需要另一种排序,即变易、不易、简易。
为什么这么排列呢?因为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就有一个先客观世界,再到人类认识的先后次序。从这个认识次序看:
首先是变易。其义指事物是运动的,在《易经》则指日月推移的视运动。
第二是不易。其义指运动是有规律的,在《易经》则指日月推移的视运动是有周期性规律的。
第三是简易。其义指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可以掌握的,在《易经》则指日月推移的视运动周期性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可以掌握的。
由此来看,《易经》讲的就是可以认识的日月推移的视运动周期性规律,除此之外再无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