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易》,不足以为将相。
半部《论语》治天下
只需要半部《论语》,便可以治天下,《论语》好厉害呀!
不读《易经》,便不可以为将或为相,看来《易经》也很是了得!
哪部经典更胜一筹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强调《易经》的重要性的是唐朝人,强调《论语》的重要性的是宋朝人。千百年过去了,在当今的世界各地,外国人喜欢把中国人的聚集之地称为“唐人街”,而不是“宋人街”,很能说明问题,显然,唐朝在世界上的存在感要更强一些;反观宋朝,稍稍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其版图与其他历朝历代相比都处于残缺不全的状态,所以说,宋朝仅论及其在中华大地上的存在感,便有瑕疵,要是放眼全球,就更没法和唐朝比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通过外国人对唐与宋的不同评价,高下立判。
宋朝的弱势可以说是打胎里带来的,其根本原因就在文化上。
强调《论语》重要也罢,好歹也弄个全须全尾的,偏偏要整个半部《论语》,是上半部呢?还是下半部?还是糊里糊涂不求甚解的半拉子半部?
所以说,在意识形态上,宋朝人便不太在意整体,不太在意全局。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也就不讲求什么平衡发展,重文轻武在统治者看来没什么不好,若是手下全是面瓜更好管理(偏偏忘了还有域外)。
据说在赵普的书箱子里,确实只有一部《论语》,而开国皇上赵匡胤对赵普又特别倚重,后来,赵普还走到了三朝元老的境地。仅凭半部《论语》便纵横政坛几十载,三任天子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宋朝真可谓不幸之至啊!
三任天子都离不开赵普,绝不应该是世间没有贤人能人,只能说是皇上懒得广纳贤才,得过且过而已。
《易经》讲求自强不息,若是宋朝的皇上喜读《易经》,怎么可能容忍北方的版图长期处于缺失的状态?怎么可能容忍国防力量长期处于欠佳的状态?怎么可能容忍“澶渊之盟”之后又有“海上之盟”,“海上之盟”引发靖康耻之后,还会和蒙古人再次立盟,最终导致宋朝的彻底覆灭?
“不读《易》,不足以为将相。”,若是赵普的书箱中除了那部《论语》,还有一部《易经》,宋朝的命运会不会有大不同呢?
“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赵普的书箱中没有《易经》,与赵匡胤等一把手不重视《易经》有直接关系。
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教训值得反思。
《易经》乃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论语》确实不错,但不能离开《易经》的统领。
离开《易经》的《论语》,便是没有灵魂的《论语》。
笔者将就着《易经》的指引,解读部分《论语》中的章句,希望读者能够举一反三;更希望引起更多人对《易经》的重视,根本性的大问题不解决,枝枝节节的问题解决得再好,也会功亏一篑。
#集体学习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