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祺庸谈易经用途与国学使命深度解读参

记者张晓磊报道8月24日,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学术研讨会暨黑龙江国学学会年年会大林都伊春召开,业界知名学者汇集学术交流,畅谈弘议。《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畅销书资深作者,黑龙江国学学会理事、省金融文联副主席刘祺庸莅临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学术研讨会暨黑龙江国学学会年年会,作了主题为《参天尽物崇德广业》的交流发言,对《易经》用途与国学使命进行了阐述,并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好评如潮。

与会专家学者集体合影

何谓“参天尽物”?

刘祺庸说,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为我的母校黑龙江大学题写的校训是:“博学慎思,参天尽物”,是黑龙江国学会深厚的人文精神所在。

在中华文明的源流中,作为群经之始、群经之祖、大道之源的《易经》,是由伏羲、周文王、孔子等古圣先贤的接力创制而成的关于发展变化的学说。

“参天尽物”,必须遵循《易经》揭示的发展变化之道——发挥天赋,格物致知,掌握规律,运用规律。

“易”是发展变化。《说文解字》引《秘书》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为日升月落、月升日落循环往复,寒来暑往,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与年度更迭。古代发明汉字创造“易”字“以鸟的奋翅飞走表示易地而往”也表示变化。“经”原指织布机上的纵线,引申义指经书。经书一般指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教义,或专著。根据哲学、宗教思想划分,有易经、道经、儒经与佛经等。上升到经的高度,一般属于规律、规则、规范的范畴,是对恒常不变规律的概括。

《易经》是关于变易(化)规律的学说,揭示宇宙、社会安定和谐的基本法则,指导人们加强品格操守修养,构建起中华民族伦理规范体系,经过历史实践、社会实践的检验和哲学理论的验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缔造文明的行动指南,是解决现实生活诸多问题的致胜法宝。此乃《易经》的核心与精髓。

何谓“崇德广业”?

刘祺庸对此深度解读。《周易系辞上》说:“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是对《易经》的用途的精准概括。:“崇”尊崇,推崇,崇尚;“广”,扩大。其义为——充实德性,扩大业绩。韩康伯注:“穷理入神,其德祟也,兼济万物,其业广也。”孔颖达疏:“言易道至极,圣人用之增崇其德,广大其业。”(《周易正义》卷七)

《易经》的课业在于“列明相位,明德业”——核心是《大学》中提炼、升华、倡导的“三纲领”与“八条目”,是儒家倡导的加强品格修养的基本途径、使命和要求。《大学》中是这么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谓“三纲领”就是“明德、亲民、至善。”所谓“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张岱年先生的题词“参天尽物”,指明了学业的基本方向是“格物致知”,也要扎扎实实做好“格物致知”功课。

目前,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和精神危机此起彼伏,竞争形势异常严峻,在这种格局下,我们任何人,都是“社会人”——社会实践各个环节的参与者,修学业,只是步入社会实践之前修炼基本功。适应社会实践,能够生存发展下去,还需要增加或提高诸多人文修养,才能崇德广业,大有作为。

这是立身、强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参天尽物,崇德广业”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刘祺庸介绍说,一、“参天”——客观认识我们生存的外在环境,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厚德载物”的胸怀。

经过历史演进与一代代古圣先贤集体创作,积淀形成六十四卦体系的《易经》,也叫《周易》。其基本体例结构由卦象、卦辞、彖辞、象辞、爻辞等五部分构成。所谓卦象就是在自然界中撷取的一种自然景象;所谓卦辞阐述本卦有什么用途;彖辞为每一卦的小结或总括性之辞;象辞是最核心、最精髓的启示。象辞乃取象比类开示易理之辞,既是风险警示的忠告,也是品格操守与道德修养的法则,是每一卦中最有价值的核心理念,是学习《易经》时必须牢牢把握的核心和关键,如果疏忽或偏离了它,就会偏离大旨与要义;爻辞可以理解为现代学术论文的序列及分层次解读。

《易经》每卦中的象辞为揭示本卦核心启示的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强调加强道德修养的相关卦的核心启示。其采取的方式是,取象比类,使用比喻修辞方法,通过观察自然景物的象,发现和掌握一定的规律或道理,对治理社会管理民众事务的君子提出风险警示与道德修身的忠告。

清华大学校训就是代表天的乾卦的宝贵开示“自强不息”和代表大地的坤卦的宝贵开示“厚德载物”有机结合,构成了清华大学人文精神的内核,人文意蕴涵养深厚,值得学习借鉴。

无论是仰望蓝天还是夜空,它有似穹隆,高远、辽阔、浩瀚,一望无际,望也望不到边。天空时而碧空如洗一片蔚蓝;时而层云叠嶂,望断一层浮云,又是一层浮云,无限延展,永无际涯;时而风云骤变,电闪雷鸣,或淫雨绵密如霏,或暴风雨横扫雷霆,摧枯拉朽,经过洗礼之后又催生新的生命,或爆发新的力量!及至夜晚,浩瀚深邃的夜空或明或暗的星星,犹如圣明的哲人,为我们点破迷津,给人以神秘的启示。这就是天空,这就是我们的外在世界,这就是我们生活其中的自然环境!

西伯侯姬昌蒙难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流放在空旷的荒野,仰望天空,看到这种景象,感悟“天”有“元、亨、利、贞”的特性,也就是有阳刚、劲健、创生、和畅、亨通的特性和功效,醍醐灌顶,得到贯通古今的深刻开示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正义》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此言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原始、亨通,使物性和谐各得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天道(自然规律)刚健,健行周流,永无止息,永不衰竭,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立身、做事,自立自强,自己努力向上,不停地奋斗下去,永不懈怠。

天所代表的大自然具有创生一切的生发力,我们靠谁不如靠自己,应该效仿它,发奋努力,自强、自立,去开创事业。

成就人生,开创事业,不能妄想盲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乾卦爻辞,以龙的诞生成长为例打比方,揭示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好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

这个规律,我们中学课程中所讲的生命曲线,是一个模态图,每个生命个体都有着不同的差别。

龙的发展变化合于自然万物成长的阶段性特征,适应事物发展变化阶段性特征,人的成长或事物发展进程也不例外地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潜龙勿用—孩童(物创)初生,开蒙发智;见龙在田——崭露头角,显示才华,发挥作用;惕龙乾乾——自强不息,快速成长;龙跃深渊——审时度势,应机飞跃;飞龙在天——当位有为,盛德普惠;亢龙有悔——亢奋至极,物极必反。这个发展规律,不但适应人的成长,同样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或国家的建设或发展。我们的学业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们学习掌握运用发展的规律,树立起自强自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存于世,离不开精神和信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坚定的信仰,有正确的人生观引导方向,树立起核心价值体系。拥有阳光、活力、刚健、奋发、向上、进取的人生观,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既激励人自强不息,又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因此,学生教育与国学研究,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该纳入重要范畴。

我们再看看大地。坤卦彖辞描述大地的特质赞颂它的美德:“《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广阔无垠的大地是生成万物的根源,万物都依靠它成长,它柔顺而秉承天道自然的法则。地体深厚,蕴藏着宽阔、广大、恢弘、光明的特质,雄浑厚重,坚实有力,具有纯正、柔顺、承载之德,使万物都能顺利地成长。大地深厚且载育着万物,它的功德广阔无穷。它含育一切使之发扬光大,万物亨通畅达普遍受到滋养。与天相对,大地居于依从、附属地位,与阳刚劲健的天相比,大地最明显的美德是依从、驯顺、辅助天生成和化育万物。

大地默默承载万物,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并不引人注意,原因在于大地有极大的包容性、亲和性、顺承性,甘于付出与奉献,不居功,不自伐,不索取,是“中和之道”的典型代表,大为吉祥。

坤象征大地,大地有胸怀宽广、包容万物、容纳百川的品德,泽荫普及万物无边无际。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有比大地更厚道的吗?没有!生命脱离大地能够生存吗?不能!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特质和美德,取法于地,自尊自重,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无论是对聪明、愚笨的人,还是对卑劣不肖的人,都要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包容与宽忍,让生命精彩纷呈!

乾卦开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坤卦开示了“厚德载物”胸怀,我们国学教研与人文精神化育,承担着重要使命。

刘祺庸先生在会上解读《易经》用途

二、“尽物”——随顺自然,遵循规律,指导工作实践提升生活品质。

所谓“尽物”,就是遵道而行,加强德性修养,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指导工作实践提升生活品质,少走弯路、错路。

一要明白掌握随顺自然之道,无妄而行,少犯或不犯主观主义错误。

顺其自然,通达顺利。

这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古老智慧,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浸染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这一智慧发端于哪里呢?

发端于《易经》的随卦。

随卦象辞为“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其思想非常朴素,沼泽中打雷,就好比劳作一天疲劳了,该吃饭睡觉休息,就吃饭睡觉休息吧。顺应时序更迭,不违背作息规律。这一思想,被我们的祖先引入各个领域,任何事情,都要适应本领域的规律。在此与大家分享写作《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时推演随卦的感悟:

随时机遇不错过,随地设身不胡乱;

随情颐怀善包容,随势向前看发展;

随心所欲不逾矩,随性率真不武断;

随缘安心守其分,随喜乐观不悲观。

面对任何事情,要抓住机遇,立足实际,颐冶情怀,厚德善容,顺应时势,着眼发展,遵循规律,率真不妄,安心守分,乐观豁达,顺其自然。掌握《易经》之道,开展国学教研,应学习掌握人文规律,更好地担当使命。

《易经》中还有一卦叫《无妄卦》,阐述的道理是摒弃主观妄断,强调随顺自然妙用无穷。

无妄卦卦辞为:“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何谓无妄?“妄,虚妄。”(《广韵》)“妄,乱也。”(《说文解字》)原义为女人胡思乱想。本义指超离常规、荒谬不合理的胡作非为,或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即曲邪谬乱。虚妄,极不真实。而无妄正好相反,是指修养无妄之美德,不超离常规,不荒谬怪诞,不胡作非为,依正确轨道行事的行为,也就是无曲邪谬乱之行。

参悟无妄卦,按无妄卦易理行事大大亨通,利于坚守贞正之道。反之,如果不按正道办事或偏离正道行事,盲目妄动,则将罹临灾祸,不利于前进。

无妄卦彖辞为:“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眚,目病生翳也。”(《说文解字》)本义眼睛生翳长膜。“眚,过也。”(《广韵》)雷震阳刚,乃自天外而来,动于寰宇而为主于内,具有震惧惊戒之特征,与天行健之刚相呼应。

参悟天雷震惧之性,顺应天规天律(自然规律),坚守正道,无曲邪谬乱,则大为亨通顺利,这就是“天命保佑”。不按正道而行则会有灾祸,有所往则不利,因此,不要妄念妄行啊!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如果得不到自然规律的保佑,行动怎么会有好结果呢?

无妄与唯物主义世界观一脉相通,体现的是唯物主义世界观。这就要求从客观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将会有大的作为。掌握《易经》之道,开展国学教研应以此为主线,如果偏离这一主线,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将脱离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的需求。

二要遵循复卦精神,善于及时纠正错误。

搞研究,做学问,调查研究,比对分析,科学论证是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方法,如过度妄想妄念,可能偏离正途。在我们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关键在于善于纠正错误,而且还有办法修正错误。《易经》复卦象辞给我们以宝贵的启示。“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先王象此复卦,以冬至之日关闭城门关口(至日闭关),使贩卖货物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旅行的人或军队(商旅)不行于道路。帝王(后)掩闭于事,不巡视四方的民众生产生活。复卦阐释的是修正谬误与复兴之道。为什么“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冬至”又称为“至节”,因为它是“阴极之至”、是“阳气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节日。

对于“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历朝历代是如何安排的呢?

将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西周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将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礼俗。《后汉书礼仪》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一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在“至日闭关,商旅不行”的日子里到底干点什么呢?

我们的先王并没有闲着,也没有沉湎于乐舞笙歌,而是像我们现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搞年终总结。

先王的总结颇有务实精神。先王重视深刻检讨和自我反省,在过去的一年中,犯了哪些错误?错误是由于自身还是外在的原因导致的?所犯的错误改没改?一而再再而三反复犯错误,得没得到及时有效的改正?改正错误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如果误入歧途执迷不改,那就“反君道也”“终有大败”。

修正错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应有的宝贵品质,只有不断修正错误,才能从进步走向进步,“参天尽物”的必然与自由王国。

“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给我们以启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能形成许多错误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如果不及时修正,坚持时间越长,那么离真理和正确的行为方式就会越来越远。返归真本,是纠谬除误的根本途径。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自我净化的功能。

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不犯错误,发现错误自觉修正是良好的美德。

修正错误,能够无限接近真理,是“参天尽物”的有效方法。

三要掌握物极必反规律,以淡定乐观的胸怀面对否泰转化,处理好盛衰败变化的关系,实现变通致久。

其一,掌握否泰转化的规律,加强品格修养,增强定力。

否与泰,分别是《易经》中的两卦。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矛盾运动及转化。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转化的。物极必反,泰极否来,否极泰来。顺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逆境转化,逆境到达极点又会向顺境转化。好运到了头坏运就来了;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这一基本规律在否卦和泰卦中得到深刻的揭示。

泰卦彖辞为:“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泰,小去而大来,阴者衰败而往,阳者盛壮而来,值此之时,虽然做出小小的付出,却可以有大大的收获,是吉祥亨通顺利的。基本特征是内阳刚劲健(上下思想统一意志坚定)而外阴柔(行动和谐),发自内心尊重品格高尚的君子,对品格卑下或积累历练不足的小人则不予重用。君子之道盛长,小人之道消退。所以,《系辞》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从另一个方面,否卦象辞“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开示的是——天在极高之处,地在极低之处,天地阴阳之间因而不能互相交合,所以时世闭塞不通。值此之时,宜俭德辟(避)难,俭德辟难指内敛修德避开灾难。因此,遇到否闭不交的时候,一个真正有修养、有智慧、有德行的君子,就应该以简朴、节俭、低调而不张扬的行为态度,来躲避时世的艰难,以蓄养自己的德行。《菜根谭》云:“崇俭养廉,守拙全真”——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深悟其中的奥妙,惠明于心,可以远离祸端。国学研究与教育,重在人文化育,提升精神品格,增强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成功与失败面前淡定从容。

其二,掌握盛衰规律,“非礼弗履”,按规律与法则办事至关重要。“礼”在中国古代哲学与伦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所谓礼,就是对尊贵之人要恭敬,对老人要孝顺,对小孩子要慈爱,对年轻人要友爱,对贫贱之人要施恩惠。这就是礼。”(原文“曾子曰: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小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

大壮卦象辞为:“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核心启示是——由高天上打雷至为盛装亨通,类比、运用到人事政治领域在,象征朝廷或国家以法制统摄天下。处于发展的盛大时期,君子应该遵守社会礼制和法度,不可骄纵过度肆意妄为,要坚持按规律和准则办事,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严以自律,不要越出准则和规律去做非分之事。

凡是违背道德、法律、规章、制度,不符合礼教的事都不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大家的榜样,才能在众人中建立起崇高的威信,将会非常有利。这是保证不偏离正确发展方向的坚实基础,使强盛的局面比较持久地维持下去。

贸然妄动陷被动,坚贞自守获吉祥;

恃强用壮不可取,谦退持中延久长;

严守纯正利自保,横暴恃强将衰亡。

正直强大利永贞,坚守贞正之德,是维持强盛的重要保证。只有坚守正道,才能避免由盛大向衰败的转化。

非礼弗履坚守正道,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从这个角度看,掌握《易经》之道,培育的莘莘学子,正是在进行着人才储备,既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准备,更需要人文修养储备,尤其是将来担当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或教育培训领域的人才,学习掌握人文科学尤为重要。

世界上,只有发展变化的规律,才是永恒不变的,掌握运用这些法则,才会变通致久。

刘祺庸先生在专注聆听发言

三、崇德——“大畜其德”,培育成就事业与幸福生活的根基。

大畜(xù)卦卦象为:“大畜,山天大畜,艮上乾下。”乾为天,艮为山,天包含在山中,为大畜。畜有蓄聚、蓄止、蓄养等义。大畜象征大为蓄聚,有大量蓄聚之义。大畜卦象辞为:“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天蓄聚在山中,谓之大畜,即有丰厚的积蓄和储备。值此之时,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也就是多多学习借鉴前人的善言善行,增蓄美德。强调了“大畜其德”的重要作用,君子应该“大畜”其德,要崇尚贤能,蓄养贤士,培育宽广、仁厚、慈爱的胸怀,多识前言往行、多闻多见、多识多悟“以畜其德”,教化民众提升精神境界,实现物既“大畜”,德亦“大畜”,才能聚纳储备更丰富的物资与美德,社会才能蓬勃发展。

如果您走遍三山五岳,您会发现,引领人类前进方向的文化圣地遍布山峰之上,云集大德大圣之人,为芸芸众生指点迷津,荡涤心灵的尘埃,指引方向和出路。其最为重要的是,告诉人们,人生在世,做人、做事,首先要重视德的修养。

从根上看,需要解决思想意识问题,需要用良好的道德情操武装头脑和心灵,需要用道德伦理观念规范民众的言行,洗涤灵魂,提升道德品质。

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标志,是美好的品德操守!

一个民族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志,是美德之根深深扎根在民众之中!

一个人,需要学习和吸纳前人或他人的嘉言善行,养成良好的习惯,修炼增益自己的美德,获得人们的信任,实现自身的成长。

一个家庭需要良好的家风教育、影响、引导家庭成员,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感染影响街坊邻居、单位同事,赢得街坊邻居、单位同事的认可和信赖,谋得家族的生存和延续。

一个企业或集体需要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树立企业形象,赢得客户忠诚,实现生存和发展。

一个国家要昌盛富强,管理者(君子)要身体力行,像三山五岳那样,用博大宽广的胸怀,教导广大民众要“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诚信向善,博爱互助,和谐共富,实现全体民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普遍提升,夯实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西伯侯姬昌是这么认识的,后来,也是这样谆谆教导西周民众要“德财并蓄”,使得西周王朝的统治,存续八百余年,也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传承下来。

“大畜其德”是中华文明绵延不衰的根脉。

掌握《易经》之道,开展国学教研,只有围绕“大畜其德”这个根脉,才能坚持正确方向,促进中华民族素质提升。

刘祺庸与关健英教授取与会专家学者发言

四、广业——启蒙育德,提升素质,培育栋梁。

一是深刻把握教育的核心与本质——“蒙以养正,果行育德。”

“蒙”的造字本义为遮蔽、覆盖,将动物或人的眼睛罩住,使其失去视野。蒙卦比象取意,是反取,意为开启蒙昧。蒙卦象征“蒙稚”。任何生命,都有与生俱来的灵性,初生之时常常被蒙蔽,需要开蒙、启蒙、破蒙,彰显出本身的灵明心性,尤其是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西伯侯姬昌在创制蒙卦的时候,经常在雾雨蒙蒙的山区徘徊,绵绵密密,淅淅沥沥的雾雨落入上中,钻入浸入泥土,到底哪里去了,甚是疑惑,经过细心观察,地势低洼的山脚下竟然汩汩流出清澈泉水化作清澈的溪流而后多处山口涌出的溪流又汇聚成更大的河流,他看着雾雨蒙蒙的山脚下源源不断涌流出的山泉,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捕获了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思想—“山下出泉,蒙。”雾雨落入山中转化成泉水,开启蒙昧,教化人心不是也应该这样吗?!

启蒙教化与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呢?

蒙卦的宝贵启示,彖辞中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象辞是:“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金玉良言,切中肯綮,关乎中华文明的诞生、发展和延续,国学研究与教育担负着神圣的使命。

什么是“蒙以养正”?如何“蒙以养正”?古文正从一和足。足者亦止也。守一以止也。“一”意为“一天下”、“天下定于一”、“天下一统”。“止”意为“止步”。“一”与“止”联合起来表示“征战止步于天下一统之时”。本义为统一天下而战。有正直、正派、基准等义。启蒙必须端正目的,启蒙与养育人内心具有的善良正派的心性,狠抓思想道德品质,打好干事立业的根基。

什么是“果行育德”?如何“果行育德”?果,用如动词;“果行”犹言果决其行,含“百折不挠”之意。这是说明“君子”效法蒙卦“山下出泉”之象,“果行”不止,“育德”不懈。“蒙以养正”“果行育德”指明,国学教育与研究,不但要有“参天尽物”的功夫与学养,还要发挥好开启蒙昧教化天下的作用。

二是教育要讲究方法和艺术——“君子以交流讲习。”

“蒙以养正”“果行育德”,教化天下,其重要的途径是讲习交流。

《易经》中兑卦阐释了这方面的道理。

从兑字古文字形看:兑字字形本是湖泊,有入口,有出口,水能进能出,融汇交流。后字义有所演变。“兑说(悦)也。”(《说文》)有沟通交流的意思。兑卦代表一个沼泽连着一个沼泽。沼泽代表喜悦和乐,沼泽相连、融通互动,因此,代表着喜上加喜的欣悦和乐。

兑卦的卦象是“兑,兑为泽,兑上兑下。”并不是上面有一个沼泽下面一个沼泽,而是两个或多个泽水并连之表象。水能够滋润皮肤,颐养身心,有流动荡漾的特性。湖泊盈满水,当充盈到一定程度,超过湖岸最低处时,就会流淌外溢,流向地势更为低洼处的湖泊,连绵起来,就会形成沼泽。泽泽相连,融通互动,沟通交流,欣悦和乐。由此,西伯侯姬昌获得的宝贵启示是:“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君子应当效法泽与泽相附丽沟通和乐的精神,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研讨学业,讲习道义,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观象悟道,发现沟通交流互动具有无比神奇的作用。

兑卦彖辞为:“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意思是,沟通交流互动讲习(兑),充满欢欣喜悦和乐。从沼泽相连的状态看,沼泽的水面看去无限柔美,但内在充满强烈的感召和凝聚力,紧紧的凝聚在一起,紧密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内在品质,因此,有利于守持正固的操守。这种状态,顺应规律(天),应合人情。人若能够效法沟通相连的沼泽,柔悦不失内刚,刚正不失外悦,内外刚柔兼济,不谄媚、不暴戾,于是能够处于和乐而能亨通守正。治理国家社会的君子大人,欣悦于身先百姓不辞劳苦,百姓也必然任劳任怨;欣悦于趋赴危难不避艰险,百姓也必然舍生忘死——发自内心的欣悦和乐的作用太宏大啦,可以使百姓自我勉励奋发啊!

刘祺庸最后总结性地称,讲习交流沟通在思想统一或意识提高上,其作用极其重要,应在传播正确的思想理念与美好的品格操守等方面发挥作用,这是不可回避的使命。唯此,才能参天尽物,崇德广业,为绵延中华文明与美德做出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