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古今学者提出多种说法。东汉郑玄将“周或解释为”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唐代的孔颖达认为”周“是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也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为易经因周文王而得名。
关于”易“字有人认为由蜥蜴而得名,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蜥蜴能够改变颜色,俗称”变色龙“,从中引申出”易“的变易之意。另有一种说法是日月为易,从古文字学分析,易字上为日,下为月,从中引申出易的阴阳之意。还有一种说法是”易“为一种官名,正如巫、史皆为官名一样。郑玄在《易论》中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
上上古传说中黄河出现了背负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画数字的灵龟,圣人伏羲据此画出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纣王囚于羑里时演绎出后天八卦,也称文王八卦,又将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作了卦辞和爻辞。而经文后面的《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著。所以易经有“人更三圣,事历三古”的说法:它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即“三古”;书中内容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即“三圣。”也有人认为爻辞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所作,因古人子从父的宗法观念,把周公省略了。
据近代以来的学者们考证,《易经》大约产生于年前,甚至更早,其成书的年代可能在商末周初。其中爻辞乃历代占卜之辞的记录,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易传》的内容当产生于战国末期,甚至更晚的秦汉时期,其中有孔子的儒家思想,也有黄老思想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也不可能是一人所作。后人为研究的方便把易经易传合编,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通行本周易。《易传》古称十翼,它博大精深的思想把《周易》从卜筮之书提升为修身宝典、设教之书和哲学著作。
最原始的易经有三种:即《三易》。周礼中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和《周易》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连山易》是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易》是从坤卦开始的,表示万物皆生于地。东汉的大儒郑玄认为,《连山》是夏代之易,《归藏》是殷商之易,《周易》是诗周代之易。但并无定论,连山、归藏都已失传,惟有周易流传至今。
在古代,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成为儒道两家共同的思想源头。兵家、农家、医家、法家、纵横家、史家、武家、杂家等无不将《易经》思想收纳于其理论、思想之中。《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术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由于周易的巨大影响力,历代许多有识之士都对它赞叹有加:
虞世南: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毛泽东: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
郭沫若:《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冯友兰:《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南怀瑾:我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张协和:近代学者由于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四:德国汉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之玻尔教授,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并在庆祝酒会上以太级八卦纪念章赠人;中国杨振宁、李政道,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并自称得之易经之启示。今后由此书而得奖者,当犹有其人,愿周易学者多为现代科技服务。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李约瑟认为易经的太极图显示了宇宙间力场的正极和负极的作用:“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
黑格尔:“《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业。”
荣格: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在人类的历史上,公认最具智慧的书籍有三本:中国的《易经》、印度的《吠陀》和欧洲的《圣经》。其中,《吠陀》和《圣经》兼有史书和宗教典籍的性质,而《易经》则与宗教和历史没有直接关系,它探讨的是整个世界的运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