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来聊聊《周易》这本书的成书过程。周文王当年被商纣王关在羑里城,也就是河南的汤阴县。这个羑里是我们中国第一个国家监狱,当年的周文王就被商纣王关在这里。关了多长时间呢?七年,七年时间关在那里那总要打发时间,那周文王他做什么呢?做什么事情?他想了想他为什么被关进来的?无非就是周文王当年自己所管理的那一帮人管理得特别好,生活得非常富足有余,然后自己的威望在老百姓当中弄得越来越大,最后商纣王怕他造反,就把他关起来了。他想想我是做好事情,为民造福谋福利的人,居然被关在这里。这是什么世道?什么原因?什么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他就在思考。他带着这些问题就开始总结了,他监狱里没什么事情干,还不如在那里总结一些东西留给后人。那总结什么呢?他就总结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怎么样和谐,怎么样不和谐,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告诉后人,让后人要注意不要再犯像自己一样的错误,所以他就开始总结了。
他在总结的过程当中用一些别人看不懂的符号和文字记录了下来,他为了充分证实这些总结的经验,所以他就用了民间的一些占卜方法来证实他这个总结的经验对还是不对。反反复复地总结,所以他到最后是成功了。这部成功的著作就叫《周易》,后来就叫《易经》。这部书的成书过程是艰难的,因为周文王关在羑里城,在那个地方他要算卦,他要记录一些文字。商纣王很残暴,他怀疑周文王要做什么,所以就经常派人去看周文王究竟在那里干什么。后来发现说周文王天天在那个地方弄一些石头,弄一些蓍草,摆来摆去,不知道摆的什么东西,他还记录一些东西下来,我们也看不懂。他们后来发现是不是疯了呢?因为只有疯子才会很多年一直玩一样东西。
最后商纣王为了试探周文王究竟疯还是没疯,所以商纣王最后就把周文王的儿子杀了以后炖了肉汤去端给周文王吃,看你吃还是不吃,还告诉他这就是你儿子被杀了之后炖的汤。周文王听了以后,不但没有难过,反而很高兴的就把这个肉汤吃完了。他吃完了还说好喝,再来几碗,就这样把商纣王派去的这些人都吓坏了。
那有人肯定要问周文王天天在那里弄几根蓍草,摆来摆去在那里弄,为什么其他人看不懂?因为他用了64个数字,把64个数字用符合来代表它,这64个数字符合就是后来的八八六十四卦。这个八八六十四卦周文王把以前的八卦相互的重叠成六十四卦,所以后来的人看不懂,就是以前伏羲氏画出的八卦,一般的人都难懂了。他再把八个卦相互搭配,弄出64种符号,那就更难懂,这就把周文王保护了起来,而这六十四卦是在以前伏羲氏把世界归纳成8个结点这样一个基础上面,他又进行扩大化的演绎,把我们世界归纳成64种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看《周易》的时候,总能从八八六十四卦里面看到人生也好,社会也好,自然也好,各式各样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留给我们后人思考的,这一个他写的八八六十四卦当中,总共只有多字,但是它每一个字里行间保留了很多我们未来想象的空间。他留的这些空间为我们后来的人继续去研究,去发扬光大,留下了伏笔,所以周文王很了不起。他把《周易》的经文用文字的内容留下来了,他算卦的那部分没有留下来。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周文王把算卦的那个方法留下来了,而经文这些文字没有留下来,那么周文王的地位就不会这么高,他有可能就会成为一种江湖的传说。周文王把《周易》这本书的文字留下来广为传播,他用的什么方法呢?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卦辞和爻辞。
他把六十四卦的每一个卦用一两个字来命名它,他又把每一个卦又细分为六个部分。每一个部分他用一个符号来代表它,这就叫六爻,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卦里面有六个六爻,就是代表着这一个事物发展的6个方面,6个阶段。他想让后人知道任何事情发展的6个方面或者叫6个阶段,在《周易》里面简称叫六爻。
它究竟代表什么?它究竟有什么寓意?它必须要让后人通过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一目了然,就能知道那个六爻它所代表的是什么,所以他就创造了爻辞,也就是每一个爻他用一句话来解释它。他的初心是让我们的后人要和谐相处,防止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发生,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明智未开,老百姓很愚昧,尤其在商朝的时候,老百姓都是喜欢迷信,不太喜欢这些文字说教,所以周文王要在当时用这些几千字的文章、文字来破除迷信几乎是不可能的。
周文王颠覆了以前的学说,他第一个提出了以人为本,人是所有一切的根本,人除了天和地,所有一切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受之于我们人的。他让人不要去迷信天地,要相信自己,相信人类是主宰所有一切,动物也好,植物也好的根本。他在《周易》里面始终是把人放在了最重要的地位,所以这本书就能传承下来。你想我们所有的人,有谁愿意被别人去控制,有谁愿意去迷信天地,整天去拜天拜地。总归想着有一天我能控制这个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该有多好,而《周易》这本书恰恰告诉我们怎么样去控制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而不被他人所控制。
同时他在这本书里面还告诫别人你怎么样去做,才能控制这个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才能没有祸害,没有凶灾。你不这样做,就会有凶灾,就会有灾难。他甚至于把吉凶祸福四个字贯穿到了所有《易经》这部书当中,这样就给这部《周易》的书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就这样周文王本来想用《周易》这本书来教化愚民,但是他又披上了一些神秘的外衣,恐怕要想达到教化愚民的目的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后来孔子用了很大的努力去做这件事情,想去开化和教化我们的老百姓,但是也没有得到成功。后来孔子发现他自己想教化愚民,他自己也讲乱了。很多的道理他不但没有能教化愚民,而自己也在里面产生了疑惑,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一个故事,孔子去拜见老子,去问礼去了,而老子就比较高明一些,因为他没有去教化愚民,但是他做的事情和老百姓是一模一样的。他追求的是顺其自然,顺应自然。那老百姓也是这样的,顺应自然,靠天吃饭。后来的老百姓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来自于生产、劳动和生活当中,所以后来有一句话改劳动人民创造了文化,这句话我经常在想是什么道理。后来我在读《周易》这本书的过程当中,终于想明白了。
我发现周文王当年总结的这种人文的规律,自然的规律也好,他是逃脱不了顺应自然这个大规律的。那这些顺应自然的规律对我们很多的老百姓总结的已经差不多了,这些总结的经验就是民间谚语,农民老话,所以很多农民的老话琅琅上口,后来都在我们《周易》这本书里面反映出来了。
比如在六十四卦里面有一个叫否卦,一个叫泰卦。这个否卦,我们有一句成语叫否极泰来。泰卦也有一句成语,叫泰极否来。这一个泰极否来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的事情不要到顶点,到了顶点就会往下走。那这一句话也是应验了物极必反这个道理的,但是就这个泰极否来和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农民有很多的老话和谚语都是解释这一句话的。比如来讲枪打出头鸟,宝刀先钝,快马先逝,良木先伐,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都是讲的泰极否来、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在这里我有一个经验告诉大家,就我们看《易经》如果说你看不懂,没关系。你回头去看看民间老话和农民的这些谚语,看懂了它们以后,回头再来看《易经》,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那既然农民总结了很多的道理,周文王也把这些道理用经典的语言把它总结了出来。那周文王又用了占卜的方法来应验他总结的这些经验对或不对,那这里有人是否要问农民是不是也占卜呢?那我们来看占卜,无非就那么几种方法。第一就是观相,就是看现象。第二定他的劫数,第三推理,那最多再加上一些工具。
什么叫观相?现在的人都认为观相就是看相,是,它也对,也叫看相,但是我们古代的老百姓他们看什么相?他们看天相,看地相,看牲口的相,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了我们当时的农业生产,看天相,是要来看看什么时候下雨了,什么时候刮风了。那还要看地相,哪个地方可以种玉米、高粱,哪个地方可以种大豆,哪一块地只能种水稻等等,这些都是观天相和地相。除此以外要去买牲口,看看这个牲口毛发怎么样,牲口的牙板行不行。牙板行,说明它能吃,它会吃,说明它营养就好。营养好,说明体质好力气就大。力气大,说明它能干活。
第二个,老百姓用的占卜方法就是定劫数。定什么劫数?一年当中有春夏秋冬,一天当中我们有早晨和晚上,太阳起和落的过程。那这个定数他知道了以后,就知道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割。早晨要闻鸡起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等,这就是时间的结束。除此之外,我们的老百姓还会使用工具。
比如说我们很多的老百姓,他凭经验会知道到中午的时候,把锄头往地上一插,抬头看看太阳,低头看看阴影。阴影最短的时候,就是中午12点的时候,该回去吃饭了。这就是农民卜卦的方法,所以古代的老百姓总结出了很多捕捉这种空间也好,时间也好,人事也好,各种各样规律的法则。这些法则和方法就是我们的卜卦测法,所以我们从古到今把《易经》这本书当成是讲道理的书,同时我们又把《易经》这本书当成很神秘的占卜书,这两种说法的道理就在于此。
从古到今在我们中国,不管你是达官贵人也好,帝王将相也好,还是普通老百姓也好,都对《周易》这本书情有独钟。也就因为这样,所以才有了后来唐代的宰相虞世南就告诫后人不读《周易》不以为将相。当年秦始皇在焚书坑儒的过程当中,他烧掉了很多的书,但是《周易》这本书他没舍得烧,很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周易》成书的过程以及《周易》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