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字文》真是启蒙读物?开篇2字即出《易经》,大学教授也头晕
思想家胡适公开表示:“五岁时就念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两句话,当了十年大学教授以后,还是不理解以上两句话的意思。”按照大多数的白话释意:“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为什么胡适还说不能理解呢?他是故作谦虚呢,还是这两句话另有深意呢?如果细心留意那两句话的出处,就能知道胡适绝不是自谦,而是对知识、学问的一种尊重态度。
千字文《千字文》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它在传播的过程中,文化气息却愈加的厚重,名气不曾消减,随之有很多人还在不断地模仿,更是被人们所喜爱和重视。直到当今时代,模仿千字文节奏和韵律的人大有人在,这意味它潜藏的价值和魅力是巨大的。
千字文开篇即说到,“天地玄黄”。其实,这句话也是有出处的,在《易经》里说“天玄而地黄”。天地二字可以简单理解,如头顶上的蓝天,脚下的土地,而天地在古汉语里有多重的解释,含义的深浅程度也各不相同。在易经中,天地讲的是天地之道和阴阳变化的道理。
天地玄,玄色是深蓝近乎于黑的颜色;在意义上讲,指高远、高深莫测之意。其实,之所以我们肉眼看到天是蓝色的,是由于太阳光的衍射现象形成的,它的真正颜色是近乎于黑的。“黄”又当怎么讲呢,中国传统文化又可以理解为“炎黄文化”,比如,土地是黄色的、人的肤色是黄色的、稻麦成熟又是黄色的。又比如人精神层面的,有黄泉道之说等等更为深邃的说法。
玄黄我们再来看,“宇宙洪荒”。它出自《淮南子》与《太玄经》。在千字文中解释到:“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何为宇宙呢?在《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千字文中每一个字如果用心去挖掘,它都有着深层含义的。
千字文的前八个字就引出了很多个出处,而每一个都有不凡的深意。胡适说他看不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此话确实是真话,又或者他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理解,这才是一个严谨的治学态度。如果仅从我们肉眼所看到的,也就不存在看不懂的事情了。所以,一旦深入去解读它,所涉及的将是一个人的视野、思想、世界观等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其背后也必定会牵扯出众多的大部经典著作。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另外,再来看千字文的组成部分,它是从王羲之的书法中摘取出的个字,然后又重新梳理成文章的。对于此事有人也提出了一个疑问,梁武帝最初拓印王羲之的作品,是为了让皇子们练习书法,后来想到梳理成文章会更容易让人记忆。但问题也就出来了,一篇好的书法作品不仅仅只看单个字的,还要看通篇书法的整体造诣和作品内在流动的气韵。
王羲之书法如《沁园春雪》,如果单提出一个字来,也看不出来哪好,但是全篇再看,气势扑面而来,顿时感觉就不一样了,绝对是大家之作。所以,当字梳理成文章后,即便将王羲之的字一个个地连接组合起来,也失去了整体性的美感。在别人摘抄或者书写千字文的时候,似乎与王羲之的书法字没什么关系了。
沁园春雪有时事情的发展并不只有非此即彼,千字文被众多人喜爱和收藏的原因之中,也不乏与王羲之的书法有关。很多人喜欢临摹和书写千字文就是得益于王羲之的书法名声,这无形当中扩大了千字文的喜爱人群。
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千字文》独此一份,即便后来有人试途改进,也只是徒劳。由此可知,一件类似于《千字文》这样的文化、艺术作品,是需要众多经典元素共同组合而成的,如,有意义的故事、巨人的肩膀、高超的写作艺术、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视野。
END(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