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易经的第一次接触,着实令人印象深刻:那是久远高二时的某天,突然间校园里人人奔走相告,说是某位别班的同学“疯了”,半夜里跑到寝室外对着月亮学狼嗥、嘴里念念有词说些旁人听不懂的胡话、有老师呵止遭他抓咬出一身伤、被关起来后像动物一样四肢着地不停转圈还咬房间里的桌子腿……事后大家议论他为什么会这样,有了解他的同学说:是因为他在研究易经,走火入魔了。
始终不认识这位同学,也没亲眼见到真实情景,只是听相熟的同学绘声绘色眉飞色舞般的描述。但,仍是心有余悸,下意识里觉得易经这东西有些“碰不得”。
第二次接触易经,是在某大学毕业前,请一位关系特别要好的校友在毕业纪念册上留言,他写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句。当年也不知道这句话就是大名鼎鼎的清华校训,只模糊地知道是出自易经,那时对这句话是完全无感的,但下意识里还是高看了那位校友一眼:想不到他原来还藏着“高人”的一面。
和易经的第三次接触,是因为参加工作三年多后一次较长时间的失业。现实的困境必然逼着人去思考,寻求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而当时的智慧和人生经验显然不能应对当时的那些挫折和磨砺。或许是受金庸武侠小说“降龙十八掌”和“易筋经”如何了得的影响,当年的我也想找到这样一份秘籍,修炼出能够应对一切生活问题、能够拥有终极智慧的“神功”,便忘却了高中时同学走火入魔的事,买来一堆易经类的书认认真真去读。
印象里看到过一句话,是曾国藩说的,大意是:人不到绝境,是不会去读易经、也读不懂易经的。或许是当时并不算身陷绝境,或许是资质太多驽钝,第一次读易经并没有太多收获,反而陷入更深的思维混乱,整体感受是云山雾罩、似懂非懂,大约读到一半便放下了。只是,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第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