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我国古代最古老而又神秘的书,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翻开《易经》,我的心中是充满敬畏和尊重的,但我古文功力实在太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非常浅薄,所以为了鞭策自己能够认真读完全书,决定认真抄录书中的一些内容,并结合其他内容,对每一个卦象讲讲自己的一些理解。
在这里,先做个简要介绍。《周易》本身是古经,是独立成书的,包括卦名、卦、卦辞、爻辞等项。而《易经》中的彖辞、象都是后人又增加的。
所以我这次抄录,基本上是包括每个卦的卦名、卦、卦辞、爻辞,以及彖辞。
我简单解释一下(作为初学者,请大家不要苛责):
卦名:就是每个卦的名字:比如乾、坤、小蓄、归妹等等。
卦:按照一种解释,即“挂”,亦即展示出来的图形。其中每个卦都有六个爻,实线的一横为阳爻,虚线的一横为阴爻。
卦辞:可以理解为对每个卦主要意义的说明。有用事情来做比喻的,也有直截了当说吉凶的。
爻辞:对每爻的解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爻辞对应的爻在图像上来看,是从小往上来的。其中,阳爻为“九”,阴爻为“六”,比如初九,就是最底下的阳爻;六二,则代表倒数第二行的阴爻。
彖辞:后人对卦辞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象:后人对卦辞、爻辞的解释。内容彖辞要更多一些。
先介绍到这里吧,另外我也会结合《断易天机》等书,对每个卦进行一下简要的介绍。
好,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卦一:乾。
首先,是乾的卦象。
六个爻均为阳爻。另外这里还要给大家引入一个概念,看卦象是从下往上看的,且下三爻(底下的三爻),组成的是一个卦象——对应八卦;上三爻组成一个卦象。
八卦即为:乾、坤、离、坎、兑、震、巽、艮,我们未来会逐一进行介绍。
而下三爻的卦也叫作“内卦”,代表的是事物内部的状态;上三爻则是“外卦”,代表外部影响或者表现出的状态。
那么乾在这里可以看出,是乾上、乾下,内外相同。
其次,是乾的卦辞和爻辞。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卦辞和爻辞之下,还有“用九”。
这是算卦时,仅针对乾卦与坤卦作对比时,因为两卦爻完全不同,因此特别设置的“额外条件”。
在坤卦中,则有对应的“用六”。
这个是其他卦都没有的。
再次,则为彖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简要将每一爻的“小象”,结合孔子的“文言”解释每个爻的爻辞,其中:
初九: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世。不成名,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本爻——“潜伏在深渊之中的龙”,有德之人,但隐居遁世——类似我们常说的“独善其身”者。
九二: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人。《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本爻——“出现在田野的龙”,这里主要讲的是有德之人的品德、中正、诚实、谨慎、德博于世等,同时也讲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为君主之德。此外,看到中、庸,是否也想到《中庸》之道呢?与现代很多人对中庸的贬义看法相反,中庸其实是指的中正之道,不偏不倚,但并不是做默不发声的好好先生,而是该出手就出手,以至正至诚为引,顺道而行。
九三: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理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本爻——“终日自强不息的君子,反复实践天的法则”——天的法则,其实也就是古代所说的“天道”,正如《中庸》所言,天道之谓性。而其“反复”实践,就在于恪守本分,知道自己的边界、分寸,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下属时,安心做事不存抱怨愤恨之心;为领导时也不要骄傲自满,自强不息的同时也谨慎小心,便不会有过失,或者招致灾难。
九四: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是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本爻——君子处于上下进退反复的状态之中,却不是因为无常心、无恒心,而是始终保持进德修业的状态,把握机会。
九五: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子曰:同声呼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本爻——趁势而为的君子,这时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且类似“好风须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状态,达到“圣人作,而万物睹”的境界——有没有想起“一遇风云便化龙”呢?其实讲的就是此前的韬光隐晦、中正不移、潜藏伏机,此刻终于遇到了顺应自己的好机遇,因此“从其类”,终于一鸣惊人,且一切也各归其位,均当其所。
而古代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也是来自于这一爻。
上九: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本爻——我们对这一爻其实是很熟悉的——源自那句“亢龙有悔”。其实也有着高处不胜寒的意思在。此时贵而无位——也可理解为德不配位;高而无民——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基础;贤人在下而无辅——有贤臣却离心离德,得不到他们的辅佐。那么自然就是登高跌重,险之又险。
最后讲讲用九:象曰:天德不可为首也。
孔子对用九的描述则是跟其他的内容放在一起的: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我们理解“群龙无首”容易乱七八糟,但为什么是“吉”呢?这又要讲到天道了。天,至大至刚,至中至正,广阔无垠,包容万千。但天虽然覆盖四野,却同时也是刚柔并济的。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这是我们的天道循环往复的道理,也是阴阳鱼中,老阴化少阳、老阳化少阴的规律。
也因此,我们传统文化不追求过满,也不追求过高。故而“天德不可为首”也。
卦象故事
《断易天机》曰:此卦是汉高祖与吕后走在芒砀山,卜得之,余人难压也。
其评曰:乾者,健也大哉乾元,荫覆无偏,玄运造化,万物资始。云行雨施,变化不言,东西任意,南北安然。
故称其:六龙御天之课,广大包容之象。
那我们在这里先说说汉高祖的事情吧。
汉高祖即为刘邦,相信大家都知道。那么当他在芒砀山时,又是何般景象呢?
为了说明这个故事,需要看看《史记》。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
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笞之,妪因忽不见。
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秦始皇帝尝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这一段讲的是这样一段故事:刘邦在当亭长时,曾经运送服徭役的人去骊山(修缮秦始皇陵墓)。结果人们路上边走边逃,到了丰县西,刘邦饮酒大醉,借着酒劲把其余所有人都放了,想着反正去了也是死,打算自己也就此逃亡。
不过,还是有十余人不愿意离开他,这就组成了一个小队伍。小队伍继续往前走,发现路上有一条白蛇拦路,刘邦剑斩白蛇,又走了一阵,他不胜酒力,便睡在路边。
队伍后边的人经过斩蛇的地方时,见到一个老婆婆在哭,老婆婆说自己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化身为蛇,结果被赤帝子杀掉。这些人以为老婆婆在说胡话,想要鞭笞她时,老婆婆却忽然不见了。
于是后边的人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刘邦,刘邦听了之后很高兴,随从则对他逐渐心生敬畏。秦始皇曾经说“东南方向有天子气”,他还特地东游以验证,所以刘邦就觉得这说的是自己,但他当时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就找了芒砀山泽之中隐匿起来,但每次都能够被吕后找到。
刘邦就觉得很奇怪。吕雉说他上空有聚集不散的云气,顺着就能够找到他。刘邦很是高兴,而沛中子弟听说了这些事,也都逐渐拥附在他周围。
这里当然有一些神话的成分,但放到具体这个卦中来看,或可对此卦有更深的感触。
俗话说“云从龙”,所以云气聚集不散,昭示刘邦这条真龙所在之处。
在芒砀山时,也是他起义之初、隐匿之时,虽然已有反立先兆,但他仍然恪守自己的本分。于内,“终日乾乾,夕惕若”,谨慎小心;于外,则呈现了“或跃在渊”的升腾之象,只等时运成熟,一飞冲天。
同时,刘邦虽然身为“团队领导”,却一直谨慎小心,不居功自傲,愿意在其他事情上听从身边人的意见,这也代表了他并没有自傲自满,因此才能够最终取得胜利。
而这也展现出了乾卦的宏然广大气势。
另外说个题外话,本卦的爻辞以及坤卦的部分爻辞也为“降龙十八掌”的招式提供了素材哦。
好,今天关于乾卦的内容我们就讲解到这里,明天我们将讲解坤卦。
讲你读得懂的《易经》:坤——仔细讲讲黄裳、龙战于野都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