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的学习与周易的框架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一、医易的学习

学习和研究医易有两件事不可不做,一是要阅读《周易》原著,二是要阅读历代医家的医易论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弄清医易学的源与流。

现代人读古书有困难,读《周易》,困难就更大。虽然现在已有多种《周易》的注译本问世,但翻开一看,又是原文,又是注释,又是译文,又是说明或评论,名目繁多;一接触原文,又是卦画,又是卦名和文字,又是初九(初六)、九二(六二)、九三(六三)……上九(上六),又是《彖》曰、《象》曰……不觉望而生畏,如坠五里雾中,即使读下去,也是越读越糊涂,难窥门径,更勿言登堂入室了。

不错,《周易》这部书不仅内容深奥,文辞艰涩,就是结构也十分独特,堪称千古一绝,举世无双。经文本来就难读,再加上经历了数百年的成书过程,其体例便更加繁复,给阅读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困难。但是就像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一样,《周易》的体例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要抓住了“纲”,“目”也就张开了。

二、周易的框架

《周易》的框架奇特而独一,为了让读者对《周易》的体例有一个总体印象,请看《周易》框架图:

周易框架图

从图示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周易》的框架结构。全书包括《易·经》与《易·传》(又称经与传)两大部分。“经”形成于西周初年,但经文的作者及确切的成书年代和成书过程,至今仍是一个历史之谜。“传”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系孔子所述,经其弟子笔录、整理,不断补充发展而成。

《周易》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诸侯者。”嗣后,屡见不鲜。《周易》最早只指称上、下两篇(即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自西汉始,人们将《周易》名之《易经》;同时,把为其做注的“传”(即十翼)也统称为经文,但“经”“传”仍然分开,各成篇章。至东汉,大经学家郑玄作注,将“传”中之“彖”“象”分连在卦、爻辞下一起注解。“传”,本是释“经”的,是一种注释性的文字,不能算做“经”。例如《春秋》,这是史经,所指就是那字的经,《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就不能包括在内。《周易》经、传合一,说明“传”已取得了“经”的地位,它得到了历史与现实(当时)的公认,郑玄将《周易》经、传合为一书,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为便利阅读做了一件好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