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这4个字,你就懂得了易经的精髓

中科公益爱心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8316979361088&wfr=spider&for=pc
《易经》的本质,只有一个。一个是“变”,另一个是不变。有些朋友疑惑了,你这是语病吧!说本质一个,可以你却说了俩。我们中国的文化,在文字上体现的最为明显,你就说这个“俩”字,一个字代表两个人,两个人一个字,变和不变也是一样,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变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变是《易》永恒的主题,而其变化的过程,在《易经》中,总结为四个字:吉、凶、悔、吝,这四个字能读懂,《易经》也就可以入门了。1、《易经》的精髓,是形势的变化《易经》通篇其实就是讲了两个爻,即阴阳二爻的排列组合及变化过程,其体现了什么呢?用一个很通俗的词来讲,就是“形势”。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颗气态恒星,但其发生核聚变的内部核心是固态的,我国的古人,几千年前就说了,阳气上升之为天,在天为气。阴气下降则为地,在地称形。太阳便是如此,形是气的基础,而气是形的动作。形通过气来对自我进行表达。我们中国人经常说要认清形势,这个形势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眼下的客观环境,另一个是客观环境所产生的势能方向,就如同天文学中的黄道,是太阳一年运动的轨迹,是星体这个形的动作表达,是势能!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三种因素,天时和人和都是势,唯有地利是形,因此我们讲的形势,要配合时势,客观环境,社会关系这三个因素去把握自己到底站没站在大形势这边。《孟子.公孙丑》中齐人所言:“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就好比农民种地,你经验丰富,工具好,有各种各样的种子就能种好庄稼吗?当然不行,你要等适合播种的季节,甚至要具体到那几天才可以让地长出庄稼。这些都是易经所要告诉我们的事情。2、势能方向上的顺逆,而产生:吉、凶。《易经》中原本是没有我们如今常见的那种太极图。因为宋朝的文化非常发达,出了很多大家,对于《易经》的研究也非常的深入,太极图就是宋时出现的。太极图其实是宇宙能量变化图。我们看这个太极图,虽然是静态图,但其形象,如同两条首尾相接的鱼,给人一种动态的冲击感,这个图本来就是一直转动的,而且真实的太极图一定不是平面的,甚至都不一定是三维的!但一定是不停变动。这是第一,第二是黑的那部分中有一点白的,白的那部分里有一点黑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个讲的就是形势的不停相互转化。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得很明白: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这句话,只有十二个字,包含的信息量却异常之大,不仅讲了阴阳变动,冲气以为和是什么意思?这个将的是变动的基础就是和,孔子称之为中庸,但仍未尽其意,通俗的说法叫做适度。《易经》对于万物运行吉凶的判断,其实就是建立在和的评判基础之上。万物的生长,都是为能量所驱动,自然能量的运转是有一定规律的,而人在这其中,按照哲学一点的词汇说,叫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众多生物之中,唯有人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与自然的能量有交流,而非其他生物都是按照自然的安排去运作。所以虽然其他的生物也有生灭,但其生灭只是自然能量运作的一种体现,而唯有人的生灭过程可以论到吉凶,为什么?人对自然运转有顺悖的主观能动性存在。大多人对《易经》的理解,是帮助我们趋吉避凶,其实并不完全正确?为什么?吉固然好,大家都喜欢吉,但有时候,凶是必要的!刚才讲了阴阳形势,而吉凶也可称为形势,凶为形而吉为势,吉自凶出!任何一个成就事业的人,其成功大多自凶而出,文王困于羑里还做《周易》,司马迁宫刑而著《史记》,汉高祖被项羽追的老婆和爹都扔了,最后成就了汉家江山。没有凶就无所谓吉。趋吉避凶只是凡人而做,成大事者,要讲化凶为吉。《易经》之中,对待吉凶的态度,是一般无二,吉也是凶,凶就是吉。所以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祸福相依的道理就是如此。而对于吉的向往,对于凶的恐惧,其实是人的主观情绪导致的虚假幻象。3、势能变化的强弱,而产生:悔、吝。孔子说的中庸,无疑就是来自于《易经》思想,这是肯定的,《易经》是真个中华文化的源头,这个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否定。中庸在易的思想体系中,其实是一种能量运作的最佳状态,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冲气以为和,孔子说中庸,老子说和,我个人觉得,还是和比较贴切一点。势能的变化就围绕这个和展开,就如同那个太极图,无论怎么变化,都有一个中心点,两个部分一点也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否则就不是太极图,而我们人在活动中,不可能保持如此完美的势能变化,因此就产生了悔吝,强则悔,所以乾卦中的上九爻说“亢龙有悔”。弱则不足称为吝,吝就是初九爻,“潜龙勿用”,为什么勿用呢?就是还不够。以上就是对《易经》中发展变化四个过程“吉凶悔吝”的一点个人看法,抛砖引玉之言,弱有高人,还请斧正,不吝赐教,感激不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