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神秘之学,圣人作易经究竟是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最为久远,也最神秘的一门学问。从伏羲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而画卦,一直到现今,何止千家注《易》,无数大家学者终生求《易》,却不得其门径。那么圣人作《易》究竟是为了什么?《系辞》: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大道至简,真正的道理都是很平常的,所以《易经》也是为了让人能够找到自己在天地间的定位,做顺于天地的事,以此来趋吉避凶。《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易经》也要由德行兼备的人才能使用。今天分享《易经》中的六句经典名言:《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下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每一个时代都会有独特的天时地利和人文追求,任何一个美好的事物都会有穷尽凋谢的一天,守岁花开季季不同,事物存在的规律就是需要不停地“变”,《易经》也是一样,分为《连山》、《归藏》、《周易》,现在我们说的《易经》其实是指《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阴和阳的变动运行称为“道”,人从“道”中继承到了“善”,并将这种“善”融入到了人性当中,所谓“天理良心”、“人性本善”便是如此而来,所以当人做了坏事时,内心的不安和懊悔便是人性中的“善”在起作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分别来自《易经》中的《乾卦》和《坤卦》,作为《易经》中的“天”和“地”,“乾”鼓励人能够像天一样,运行不止,自强不息;“坤”则鼓励人像大地一般深沉厚重,能够承载德行,宽容处世。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不积累“德行善念”,不会让一个人有所成就,有所作为;不积累“恶念恶行”,不会让一个人失败毁灭。以善行事,便如同顺天而为,以恶行事,便如同逆天而为,后果自然可想而知。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当看见善行善举时,要心生向往,向其学习;当自身有过错、有邪念时,要及时扫除杂念,正心诚意,改过迁善。这样才算得上是君子所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所以把这句话放在最后,是因为笔者认为,《易经》中的多少神秘,多少天机都比不上这一句话带给所有人的启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修德,必有回响;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为恶害人,必有报应。积德未必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带你探寻中国古代各个学说的思想与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