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之所以取名为《易》,是因为它要研究变化,我们这样讲显然没有讲出它的深意,我们换一个讲法,大家才好理解。
要知道远古时代,人类的文化和智力水平,相当于现代文明人一个幼儿或者儿童的水平。请想想我们小的时候怎样理解世界,看待这个世界的?一定是静态的,山山水水,你绝不会想到山是逐步发生的,它原来甚至可能是海底部的海床。
河流是不断变更的,气象是不断变化的,人生是逐步延展而致衰老的,这些对于古人都是无法理解的,他们认为世界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因此人类在远古时代是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居然是变化的。当上古先民有一天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是变化的,是变动不居的,于是社会构成重大惊慌。
为什么?请想想,我们人类的行为依据是什么?我们的行为能力不断提高凭的是什么?答案是经验。就是我此前做的事情,给我构成的信息回馈、构成的经验积累,使得我后面的动作和行为更加有效,错误率更低,因此经验对人生来讲是太重要了。
如果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动的,它就意味着经验无效,因为经验要有效,有一个前提假设是我的经验对象是静态的,不变的经验才有效,如果我的经验对象是不断变化,那就意味着我们前面的经验无效,这就是为什么,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事物演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当代人再想长时间的依靠经验来处理问题,已经决然不行了。
经验不但不是你的财富,反而是你的陷阱,因为世界快速流变,你拿应付过去的经验应付流变的今天一定跌到坑里去,这叫经验论无效。
经验论无效的前提是什么?世界是流变的。当人类早年意识到这个世界居然不是静止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在流变的时候,它会造成上古先民的重大惊慌。这就使得任何一个还想把握这个世界,还想在这个世界中寻求自己生存之道的人,都不得不追问变动究竟是什么?什么东西引发变动?变动的趋势是什么?变动的规律是什么?找不见这个东西,你就无法生存,因此易的第一法则,就是面对变动而产生的一个根本追问,这就是《易》的第一法则“变易”。
明白了这一法则,你的眼界就会超越90%以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