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文化博大精深,彰显中华民族东方智慧

北京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zjft/160311/4785554.html

易经为中华文化“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作为中国人,您了解多少呢

白马负图演绎先天八卦圣人伏羲开创易学之说

曾祥裕曾海亮

学易者莫不崇敬太昊伏羲氏,他开创先天八卦易学之说。后人为纪念伏羲功德,很早以前,就在宛丘(今淮阳)筑陵、建庙。那时就想何时去圣人受“龙马负图”启迪之地孟津,实地感受伏羲演绎先天八卦之气场呢?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我在河南易友引导下顺风顺水来到孟津,圆了一个朝拜易学泰斗伏羲圣地的梦。

孟津县地处黄河之滨,因扼居黄河要津而得名,自古有“九朝都会半孟津”之说。该县因诞生最早的中华文明符号而被称为河图之源。位于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的龙马负图寺,传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距今已有余年。因历代战乱,屡建屡废。经修复的负图寺大殿,重修伏羲龙马像,并建山门一座,在图河架石桥三座,逐步恢复寺院原貌,使其发展成为炎黄子孙的祭祖圣地和”“河图洛书”的研究中心。

山门楼上面挂有两个牌子:龙马负图寺、伏羲庙。外八字大门两侧朱红墙上分别写着“人文始祖”、“河图之源”。

从圆拱门走进只见一座汉白玉龙马雕像。寺内保存完好的“龙马负图处”、“一画开天”等古碑记载着华夏文明的由来。

龙马负图:黄河文明的结晶

黄河是中华民族一条伟大的河流,孕育着河图洛书学说,开启中华神密文明之河。这个“白马负图”的神奇传说,讲的是人类始祖的故事,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绎。

相传“龙马”即是一种马首龙身的神兽。它是一种集天地之精灵的神物。《汉书·孔安国传》曰:“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当我们站在龙马雕像前,惊于这种龙马的神奇,它那八尺五寸的高大威猛的身躯;那长在鳞光闪闪的龙体上的一对翅翼;沥水而出,腾空而起,展翅能翔,踏水不没,舞之蹈之于波涛之上。

这就是象征中华民族昂扬向上,勇于开拓的“龙马精神”。

一说到,龙马负图,就让我想到圣人伏羲,天将大任于这位中华民族圣人,让他在特定历史时刻和特定历史环境下,接受自然界的神奇礼物。

据传,龙马从黄河腾跃而出时,背上负有“河图”之样,这“河图”上的图案和文字,也只有被誉作人文始祖的圣人伏羲氏,才能识别和诠释。

伏羲氏这个精通天地神灵的巨人,依据龙马负图上的图案,划出了乾、兑、离、震、坎、艮、坤为内容的八卦图,后人称其为伏羲八卦图。也依此来代表天、地、水、火、山、雷、风、泽,把天地阴阳,水火雷电,山川河流,人文自然融为一体。于是,一画天开,人间至此有了文字的起源,结束了结绳纪事的蒙昧洪荒的时代。并且,人们把此八卦图誉为周易的始祖,誉为中华文明的源头。

《周易》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哪么何为“洛书”呢?

相传龙马跃出黄河之时,黄河里也游出一只庞大的神龟。高大的龙马身上背负着“河图”,而神龟的龟壳上,却刻画并裂纹着“洛书”。这“洛书”似乎也是纪录着天文和地理的现象的。

伴随着“河图”和“洛书”的出现,圣人即出。伏羲这个人类始祖,仰观于天,就能观察天象;俯视于大地,就能洞察法则于地。他用天地之阴阳和八卦,来解释于万物的变化和人间伦理的秩序。

易经的奥秘之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区别

伏羲根据河图创制“先天八卦”,而周文王则根据洛书创制“后天八卦”。这一历史结定论,不可撼动。

八卦又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据传出自“河图”,它的卦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而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据传出自“洛书”,它的卦序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各自有什么用途?

易学研究者认为:

1、伏羲创立“先天八卦”时代认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即天在上、地在下。“天动地静”,即动为“阳”,静为“阴”。卦爻以“-”为阳爻,“--”为阴爻,“乾”是三个阳爻所组成,“坤”是三个阴爻所组成,所以先天八卦把“乾为天在上、坤为地在下”,从而确立了“天南地北”的“对待”关系---即(天和地对、男和女对)--“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这就是先天八卦“方位”的理论依据。

2、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汉代出现了“浑天派”,并制成了浑天仪,认为“天包地外”,否认了“盖天派”所确立的“天地上下”的旧观点。

周文王为什么会否定“先天八卦”所确立的“天地上下”的“对待”关系呢?

首先是因为“先天八卦”既然是讲“天地对待(定位)”,但只有冬与夏符合,春与秋的位置并不对称。其次是虽然冬夏位置的定位不差,但因“先天八卦”强调“乾阳在上、坤阴在下”,这又违背自然规律(阳在下可上升、阴在上可下降)。那么,先天八卦“乾在上坤在下”阴阳就不能相交,怎能生出六子(万物)?又怎能概括大自然之理呢?

于是,周文王对“先天八卦”进行了改进,就创制了“后天八卦”。

一直到今天,就有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同时存在的局面,也就有了先天八卦讲“对待”、后天八卦讲“流行”的规则--“对待者数”、“流行者气”(“对待者数”:是指先天八卦而言;“流行者气”:是指后天八卦而言)。

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

先天八卦图,坤震离兑居左,坤为母,离再索而得女,兑三索而得女,三卦皆阴,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

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乾巽坎艮居右,乾为父,坎再索而得男,艮三索而得男,三卦比阳,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

《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称为天地定位;震巽两卦对峙,称为雷风相薄;艮兑两卦相对,称为山泽通气;坎离两卦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

易字研究者达成共识:

1、“先后天八卦”揭示了不同的自然之理与客观内涵:八卦事实上是古人将他们对宇宙的认识进一步科学化的宇宙图解。因此八卦上不仅包含了宇宙的运行规律,还体现了宇宙中八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出的万种状况。

其中,“先天八卦”主要体现的是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化过程”,而“后天八卦”则反映了万事万物的“发展演变规律”。

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化过程”,最后确立了“天地定位”的“阴阳对应”法则,以“序数”的方式将这种自然存在的客观定律确定下来。而“后天八卦”所反映的万事万物“发展演变规律”,就是“五行生克制化”的运行规则。

2、后天八卦描述的是“太阳”的“运行规律”

后天八卦的顺序是:“帝出乎震,齐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周易.说卦》)“帝”,指“太阳”,太阳给以万物能量和生命,故称为“帝”。

它初升于东方,故东方有“一阳”为“震”,即“帝出乎震”;日照在上午渐强,使空气温暖并流动,故午前为“巽风”,即“齐乎巽”;日照在中午最强,故南方为“火离”,中午能见度最好,即“相见乎离”;午后日照虽然渐弱,但地表气温还在上升,故称其“致役乎坤”;太阳没入地平线,大地开始转凉,阴阳能量交流转换,故正西为顶上“一阴”的兑,即“说言乎兑”;太阳虽没入地平线,其能量却从天空折射回到大地,故称“战乎乾”;太阳能量全部被大地吸收,故称“劳乎坎”;地球吸收太阳能量后不断向四周散发热量,直到剩下最后一丝能量,故称“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是以“中国”为本位确立。按照“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习惯,南方近于赤道以火(离)表示,北方寒冷以冰水(坎)表示,东方有森林(震)。

易经应用无处不在、无事不灵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血脉,那么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华文化,饱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是成就大格局、大境界人才必须学习的内容。”

易道博大精深,无所不包。以太极八卦、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旁及天文、地理、兵法、哲学、算术、医学并渗透到几千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历代名人辈出如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等,诸子百家皆以《易》为根据。

孔子曰:“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不阴不阳,刚柔相济,中和兴旺也。

老子曰:“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天下之物,阳极必阴,阴极必阳,盛极必衰。

毛主席熟读《易经》,在矛盾论中讲述政治军事斗争互相排斥对立,而两个对立的又互相关联着,即对立统一法则。

在西方人的眼中,《易经》是部神秘智慧之书,是唯一一部和《圣经》同样古老而影响深远的书。

近代学者受《易经》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有四人,德国汉森堡论文《测不准原理》;丹麦玻尔教授,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华裔杨振宁、李政道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都自称得之易经启示。

莱布尼茨在读中国的《周易》时受到了启发,他将八卦的阴阳爻分别用1和0来表示,这样八卦的卦象就变成了:、、、、、、、,这就是今天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的基础!

所以,计算机的发明要归功于我们中国的八卦启发的二进制!

易经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乃中华文化的瑰宝,学术思想的源泉,我们生逢盛世,有责任传承易学文化,与时俱进,为促进人类文明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曾祥裕风水团队在拜谒圣人伏羲时,向圣人表达了弘扬易经风水文化,为人类祈福的意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