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分享《易传》系辞赏析(19).本篇是由《易传》系辞下传第七章和第十一章合编而来.因为笔者在解析系辞过程中发现《易传》下传十二章,其实可以整理成九章,所以,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是否合适?请读者斧正.下面进入正文.
第十九章
学而思之,道义亨通.原文: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译文:
《易》书的兴起,大概是在殷商末期的中古时代吧?创作《易》书的人,是不是深怀忧患之心呢?
或许正是如此,作者在设卦作辞过程中用以下各卦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卦,象征树立德行的起点基础;
卦,象征壮大德行的扩展抓柄;
卦,象征遵循德行的不移根本;
卦,象征牢固德行的行为前提;
卦,象征修炼德行的必经途径;
卦,象征提高德行的有效方法;
卦,象征检验德行的规范尺度;
卦,象征保持德行的谨守处所;
卦,象征评判德行的依据规制.
卦的命意,教人和顺有礼并施礼于他人;
卦的命意,教人谦虚谨行以获得尊重而荣光自身;
卦的命意,教人从事物细微之处辨析未来的吉凶趋势;
卦的命意,教人在杂乱纷扰的物欲横流中恒守德行而不懈倦;
卦的命意,教人知晓先损不当私欲之难和后成德行大业之易;
卦的命意,教人增益善念美行而不虚伪造作;
卦的命意,教人如何处“身穷”之地而有“道通”之得;
卦的命意,教人安守节操并施德于人;
卦的命意,教人在得心应手、高光时刻要低调隐晦而不露痕迹.
卦之道,在于学习和顺行事;
卦之道,在于学习从礼而动;
卦之道,在于学习自我察省得失;卦之道,在于学习坚贞专一;
卦之道,在于学习自损贪欲而远离祸害;
卦之道,在于学习增益善念而广兴福利;
卦之道,在于学习虽处困境却毫无怨尤;
卦之道,在于学习利他之心而明辨道义;
卦之道,在于学习依据规律而灵动权变.
《易》书的兴起,正好是殷商朝代发展至末尾的时期,周朝德业开始走向隆盛的时候吧?正好是文王为西伯侯、帝辛为纣王期间的事情吧?
因为文王臣事纣王而下狱,所以六十四卦中的卦、爻辞多是警惧、戒惕之义.(由此看来)常怀危亡之忧可以获得安乐,反之则必然导致危亡;其中蕴含的道理甚是广大,用在所有的开创和守成之中不会无用无效.把警惧戒惕贯穿于开创和守成之始终,重点是教人免遭祸害,这就是《易》书所揭示的人道规律.
授业解惑,师之道也.赏析:
一,原文第七章、第十一章皆以“《易》之兴也”为开篇,第七章在讲作《易》者有忧患意识,其用心良苦在卦情、卦意、卦道上展现无遗,并按《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挑选了九个重卦一一展开分析.以教后人通晓:只有“崇德才能广业”的根本道理;并以此作为后人处世、应物的基本指导思想.
第十一章与第七章是一样的开篇,但重点与第七章有异.第十一章讲的是:作《易》者之忧患意识普遍存在于卦辞、爻辞中的“警惧戒惕”之义.并且阐释了“警惧戒惕”之义是创业、守成之大道,遵守大道者兴、逆行大道者亡的根本要旨.
二,前文(第七章)以“怎样做人”为主,明确告诉我们要“广业”者先须“崇德”,如何崇德?列举以上九个卦例供我们学习效仿…
后文(第十一章)以“怎样做事”为主,做样做事?时刻保持“警、惧、戒、惕”之心才能做好事.
三,后文中为何有“当文王与纣之事邪”一句?为何要点文王、纣王之名?
目的就是让我们从这“二王”身上看到:守成者为何而亡?开创者因何而兴?
开创者(文王)时刻保持着“警、惧、戒、惕”之心.
守成者(纣王)时刻都在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文中才说“危者使平,易者使倾”.
又说“其道甚大,百物不废”,什么是其道甚大?警、惧、戒、惕就是做事的大道.
坚守这个大道,无论是在开创的拼搏中,还是在守成的努力时,都可以让人避免祸害.这就是《易经》揭示的人道规律.
小伙伴们,你认为是不是这样子的?欢迎加入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