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个朝代,历史主线大概是这样的:夏朝,鲧治水,禹治水,讨伐三苗,夏启夺位,太康失国,后羿夺位,少康中兴,鸣条之战,汤革夏命。商朝,商汤“顺乎天应乎人”称王,伊尹放太甲,比九世乱,盘庚迁殷,武王代纣,牧野之战。周王朝建立。夏商周当政者每遇大事,一定会先占卜,然后根据吉凶来做决策。在夏商时期,占卜者火烧龟甲,看龟甲上出现的裂纹形状来预测吉凶。直到周文王演周易,就有了八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文王写了卦辞、爻辞用来解卦,作为占卜用。现代很多国学大师解释卦爻辞,同一卦解释也有很多版本。李敖先生说,《易经》就是用来占卜的,并没有某些国学大师说的那么复杂。李敖大师这样解释《泽山咸》卦,卦辞:可以发展,可以繁荣,可以结果。娶个新娘,是好现象。六爻爻辞连起来可以作为一首少男少女亲热的散文诗:碰她的大脚趾。碰她的小腿。不好,不要动才好。碰她的大腿,她用手推开他的脚。再下去就是坏事。不动就好,动就糟。心里七上八下,朋友,照你想要做的去做吧!抱住她的背,不要后悔。吻她的嘴唇、亲她的脸蛋、舔她舌头。李敖大师的解卦别具一格,传神有趣。春秋时期,也可以说是东周时期,孔子作《十翼》,吸收了道家与阴阳家的思想,进一步去解释《周易》,孔子的《十翼》叫《易传》,文王作的叫《易经》,《易经》与《易传》合起来,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周易》。胡适先生说,《周易》有三个基本观念,第一,万物的变化不穷,都是由简易的变作繁赜的。第二,人类社会的种种器物制度礼俗,都有一个极简易的原起,这个原起,便是“象”。人类文明史,只是这些“法象”实现为制度文物的历史。第三,这种种“意象”变化作用时,有种种吉凶悔吝的趋向,都可用“辞”表示出来,使人动作有仪法标准,使人明利害,不敢为非。有了易、象、辞这三个基本观念,我们可以初步理解《周易》了。原来《周易》并不复杂,但绝对不是简单!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当年商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看见了,心里深感忧虑。箕子推测,用了象牙筷子,必然不会用陶杯,会改用犀牛角做的杯子;用了象牙筷子,玉杯,必然不会吃粗粮菜蔬,而是去吃山珍海味;吃了山珍海味,必然不会穿粗布短衣,坐在茅屋中吃,一定是穿着绫罗绸缎的衣服,坐在宽广的屋子,高高的亭台上吃。这样下去的结果是天下的财物都被挥霍掉了,商朝天下将会有大祸降临。这就是成语“见微知著”的出处。箕子看到象牙筷子这个“象”,这个“象”变化作用时,就产生了“凶”的趋向。我们再说说泽山咸的卦象,《彖传》说:咸,象征灵感,感应。当阴柔居上位而阳刚居下位时,阴阳两气交相感应两亲相和。阴阳感应缘于男女心灵相互爱慕,如男子以礼下求女子,就会亨通顺利,利于坚守正道,娶妻吉祥。天地感应,天下万物就变化生长,圣人赐予教化,天下就和平昌盛。明白这一自然法则,就可以感受到天地万物之间的情感互动。君子看到泽山咸的卦象,行为修养是什么呢?《象》告诉我们: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