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经》渊远流长的传承过程中,各方学者根据自己的传承和研究侧重点,将《易经》的研学划分为象数和义理二个流派,在此二派之下,又有六宗之说,史称二派六宗,此六宗之说,因为其对易学之道的兴趣和研究侧重于某一方面,所以虽然都是易学,但其成果是有很大不同的。
今天想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历史中对易学解读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易学图书宗,有许多人虽然学习了《易经》,对《易经》中所出现的各种解易之图像司空见惯,以为是理所当然,但是什么是图书宗,却很少有人去问一句为什么,也很少有人去思考过易图对于理解《易经》的智慧有些什么样的帮助,这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
什么是图书宗?图指河图,书指洛书,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河图洛书、先后天图等为代表的易图,用来推演和阐述易学中各种文字所无法尽义之理的一门学问。
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易》者,传道之书也,道理显于文字,肇于图书,图也者,数之聚,象之设,理之寓也,河图洛书,天以图示也,先天八卦,圣人以图教也,……文字浩繁而图像简约,文字显易而图像隐深,藏万于一,纳须弥于芥子,穷幽测奥,实费且难,舍其隐,务其显,守其易,置其难……彻《易》之大原而一以贯之。
在这段话中,古人将易学图书宗的出现和来龙去脉介绍得一清二楚,就是为了更好的研修易道那深奥难测的智慧世界,将那些文字所无法说出来的奥秘以图解的方式让人们去领悟,化繁为简,化秘为显,使人们能够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去理解到易学世界中那些隐藏在幽秘中的天道智慧为我所得,可以直指易学本源核心。
那么图书宗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图解易的呢?在现有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直接上溯至先秦诸子时期,可见其历史之悠久,在《尚书.顾命》中有“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易经》系辞中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在《汉书.五行志赞》中有河图命庖,洛书赐禹,八卦成列,九畴由叙之说。
在南北朝和唐代,也曾经有过一些如今已经湮没不传而无从稽考的以图解《易》之书,如《隋书》中所记载的《周易新图》、《周易普玄图》、《九宫图一卷》和《旧唐书》中有九宫说,《新唐书》中所录的《大衍玄图》……等等,都无不说明,以图解《易》的图书宗,古已有之,渊源有自,非是凭空捏造而来,只是这些书,在传承中不知因何而被中断了。
让图书宗又重回大众视野的,是一位在图书宗传承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华山道士陈抟,因之而重启了以图解《易》的图书宗之兴盛与辉煌岁月,他通过对易学之道的归纳与推演,制成了先天图、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易图,用来发挥《易经》中的象数学,这些易图以浅显之道将卦爻中奇妙复杂的智慧一一道出,使人们对易学之道的领悟更上层楼。
在这位传奇人物之后,历时七、八百年和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更迭,解《易》之图经刘牧、邵雍、周敦颐、朱熹、来知德等无数大智慧者的研究、推演和传播,以及元明清三代学者的递相繁衍和发挥,终于形成了在《易经》传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新学派——“图书宗”,可谓历史悠久,薪火相传。
时至今日,以图解《易》之道尚还在不断的发展中,今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理解重新发挥,以便更好的解读易学中的深奥智慧,虽有互相附会发明而愈演愈繁之势,但是大浪淘沙,那些真正能够经得起历史长河检验的大智慧之结晶,必定可以带给人们智慧领悟的惊喜,这对易学的解读和传播是一件好事,后继有人,也是图书宗发展和传承的必然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