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精讲篇之第1篇:
黄帝内经到底讲什么?
撰文:申小眉主播:春暖花开#中医黄帝内经#
次近距离接触《黄帝内经》这本书,应是在做国学老师的那段时间,班里的一个学生家长是一个中医迷,我们在做“准妈读书会”经典共读的时候,他总是推荐我们把《易经》和《黄帝内经》两本经典推荐给幼儿园的宝妈们,认为一个好的经典习读文化熏陶家风传承,少了这两本书就少了些许灵魂。
最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一个个职场中恨不得把时间掰出八瓣的宝妈们,能够每天抽出半小时一小时陪孩子一起读读绘本,念念《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就已经是极限了,让她们去碰并不朗朗上口却奥义艰深的《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那比临到解脱那一刻领导还安排加班赶一个第二天9点就必须要拿出来见人的客户提案还要更让人愤懑和难以接受。
好在有一年线上亲密无间的亲子共读内化熏陶沉淀,群里依然有近20位宝妈们的响应,于是,怎么带好这群3-7岁的国学班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童蒙养正,休养生息,就成为了我的一门必修课。
《黄帝内经》到底讲什么?
黄帝内经到底讲什么?我自问是没有那个能力和资格来评说的。百度百科词条中这样解释:《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从中不难知道的是:《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是古时的先贤医圣们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所以才会有后人所说:黄帝内经是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可以说,《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在近代,《黄帝内经》作为《中华 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之一,这百部经典年已经推出。很多国学书院和文学医科类院校图书馆都有收藏。
然而就个人而言,选择这本经典作为《准妈读书会》的13本蒙学十三经之一,却并不是基于它的医学地位,而是从一个淫浸国学书院3年之久的书虫老师,带领一群牙牙学语的稚子童生,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一年天天不间断的读经生涯中,深深感受到的一份切身体会:
1、黄帝内经和易经的文字,其文字的优美程度,平仄韵律和字句节奏,可媲美于千字文、声律启蒙、诗经等文学圣典。
2、从六经注我到我注六经,真正读懂黄帝内经与他的老师岐伯之间的对话,其中所蕴涵的智慧不亚于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们日常对话中所展现的纵横捭阖,气韵深幽。
3、真正跟随黄帝内经素问81章,灵枢81章走进去,你会惊奇的发现生命还可以有另一层打开方式。你会真正明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天地变化之根本,你会豁然知晓生老病死干湿暖冻的阴阳更替之节要,你会惊奇的发现你的血脉筋骨五脏六腑气血升降气机运行的奇妙过程。
4、习经日久,当你慢慢被黄帝内经的文字导引,开始进入中医的神奇,和经络气血阴阳脏腑学说建立链接的时候,你会开始一条真正内观和内视之路,开始从根本上对你的人生,工作,关系,孩子之间发生的那些事,有了一个更高维度的洞见和认识,也会开始尝试去做一些不一样的思考。这份连接,需要机缘,有的人可能终生不得其门而入,有的人可能就凭只言片语一下子就推开了。就如笔者70中寿的老父,就能说出:什么是养生,就是天睡人睡,人醒人醒,自己不要阴阳颠倒,一切行为符合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
而很多年轻的父母跟着宝宝们读了上百遍:法于阴阳,起居有常,不妄劳作,也没有意识到应该夜卧早起,广布于庭。披发缓行。当然,那是春三月的起居节律,现在是夏三月,此时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我们应该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这里的泄,是排泄,泄闸得意思,就是说夏季,我们体内积累得各种虚邪贼风,寒湿热毒,就可以趁此天时,阳气最旺得时节,来进行疏泄,让我们得身体回到升清降浊,阴平阳秘的轻盈状态。所以也有一个说法,夏季是女性一年四季惟一适合减肥的时节。作为一个备考的中药师和中医粉,每年夏季,做上这样的一锅猪皮冻固元膏,既不会有阿胶糕的大补之率,又可在每月定期的轻断食排毒周里作为人体气血调理的必备良方,这已经成为我们家庭日常膳食的主要组成结构了。
黄帝内经到底说什么?
回到主题,黄帝内经到底说什么?
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特别是中医药领域的一些大家名师,和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科班出生的学院派们,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我们现有国家编撰的高等医专院校教材内径讲义中,几乎都是节选,很少有排出某教授逐字逐句起承转合的来拆解黄帝内经的主旨精要,以及和我们现行医科正常教学大纲一一对应的实践路径。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径讲义《内经讲义》在绪论讲完黄帝内经成书背景及主要思想之后,紧跟着 章就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关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澡,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在这一章节,如果学生的国学底子不够深厚,又没有好的师承,摸到过中医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的三昧,再读下去未免很难跟上教授们的节奏,这里会衍生出几个问题:
1、如果不知道内经如何描述天地变化之道,万物生杀之本,没有领略过“春三月,此春气之应,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故养生之道也,夏三月,使气得泄,故养长之道也,秋三月,使气秋平,故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为闭藏,奉生者少,使气丞夺,故养藏之道也。”那也就不太能够明白这一段何以说阴阳者,天地之道,生杀之本始。然后怎样去做到阳化气,阴成形。
2、如果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没有涉猎,那么对于心主神明,心为神明之府,没有概念,那么这里就更难明白阴阳和神明的关联。
3、如果没有易经易传中所描绘的天地乾坤有过直观的感受,就很难明白:什么是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澡,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那就更不可能领会到如何可以做到黄帝内经所展示的既由阴阳天地之道而领悟阳化气,阴成形。
易经为群经之首:在于-易为天下准4、在这里,阳如何化气,阴如何成形?易传的 章从六个维度(天地、乾坤、动静、寒暑、阴阳、知行)进行了层层剖析:
1)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2)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3)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4)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5)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6)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
最终得出定论:“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阴阳相磨,八卦相荡笔者认为: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可以让我们活在这个世界,快速通达“天下之理”并有所“得”,而习而行之后,能够“成位乎其中”的书。
当然,黄帝内经也是一部生命形成、演化和使用和检修规则的详尽科学的人体运行原理说明书。
何以如此定论?原因有三
医宗四鉴1、我们认为,在真正透析进入传统中医养生文化之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医是一个回神的过程。我们的身心情志内外任何生理心理病理性变化,回到中医八纲辨证的过程,最终都会得到:失神、少神、得神,神乱四个维度。
2、当一个人气血充盈阴阳和合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人属于有神或得神的状态。当一个人处于五心不定魂不守舍的状态,我们会判断他已经处于失神或者无神的境地。当一个人无精打采神魂不安的时候,我们会知道他处于少神的状态,当一个人处于癫痫狂的精神表现下,我们会知道他正处于神乱的处境。
3、而这一切有神无神少神乱神,都可以在黄帝内经中找到根治的办法。所以《黄帝内经》开篇就有讲到: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则不然也……故半百而衰也。由此可见《黄帝内经》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宝妈家庭教育中对老人孩子作为身心健康的管理指南,其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
草不润无根之木佛不度无缘之人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历代医家用分类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各家认识较为一致的是脏象(包括经络)、病机、诊法和治则四大学说。这四大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理论精神
黄帝内经最难理解是下部灵枢
《黄帝内经》基本理论精神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①“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
②“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
[6]
③“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④“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
⑤“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⑥“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
⑦“运气学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人们趋利避害。
这部分就是很烧脑的了,我们后面一个章节一个章节次第推进的呈现,相信你再看到这些文字就不会有儿童相见不相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那份似是而非感觉了。
内经补血圣方:桃红四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