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道老子,他都学到了什么道德经究

北京扁平疣诚信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6.html
《山海经》与老子

国学的根源,一是儒,一是道。儒、道的根源又来自于《易》,《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所以要想了解国学,首先要从《易经》下手。

要了解《易经》,我们就要了解“阴阳”“五行”“八卦”,这些看上去很玄的东西。

《易经》说:“易者,象山也。”这里的山可以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也可以是《连山易》。

在古书中记录山脉最多的要数《山海经》,《山海经》中有《五藏山经》,也隐藏着失传的《连山易》。

《山海经》、《连山易》、《道德经》,这些都与一个神秘人有关,这个人就是“老子”。

说老子神秘,是因为他来自何方,去往何处,何时生,何时死,这些都是谜团。而在老子之后,先秦文化才正式开始。

一般认为,老子开创了“道家”,孔子开创了“儒家”。但老子和孔子,并不认为他们是开创者,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守成者,并且古老文明传到他们这一代已经接近消亡。

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官,他可以接触一些王室典籍,而孔子可以说是他的学生。提起“道家”,我们会说“黄老道”,其中“黄”是“黄帝”,“老”是“老子”。

老子出生在陈国,“陈”就是耳东。东方在《易经》中为“雷”,为“震”。“震”有发声的意思,我们有一个成语叫作“振聋发聩”,东方在《山海经》中被称为“折”或“折丹”,来风曰“俊”。

这个“折”加上发声的“震”,就成了哲学的“哲”,所以哲学起源于东方。

十三仙山

在“十三山”的《连山易》中,最开始的山叫“大言山”,就是言语的言,所以整个思想的传播,就像日月运行一样。从东方传向西方,大言如春雷滚滚,“巽”就是十三山中的沣沮玉门,所以我们说“如雷贯耳”“秋风飒飒”。

老子生于东,耳中听闻大道,东与耳相加就是“陈”。陈被楚灭,所以老子也是楚国人。楚国在南,所以这是听闻大道后,从东向南走,对应太阳就是如日中天。

楚与荆对,荆就是一种带刺的灌木,双木林下面是祭祀的礼器,楚的双木,就是扶桑与若木,这种带刺的木,在古代被当作圭表使用,也就是测日影、制历法,能够测定历法,就可以王天下,所以楚国有争霸天下的实力。

楚人的祖先有一种说法是祝融,另一种记载就是楚人出自颛顼,相传二十八星宿就是楚人创立。陈国所在位置在太皞伏羲氏的都城,被称作“太皞之虚”。北方的邻居是夏的后裔“杞”和商的后裔“宋”,西南有楚,东有徐。

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官。孔子曾多次问礼于老子。周朝末年国家动荡,诸子百家寻求救国救国之路。孔子的思想是恢复周礼,人民各司其职,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老子的思想是周礼已失,应顺应时势,求新求变。

王子朝与王子丐争位,王子朝埋经,老子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求老子传道。这里的关令尹喜是天下十豪之一。

十豪分别是: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

十豪之中: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谥伯阳,楚国苦县人,贵“柔”是说老子的主张,也就是柔弱胜刚强。

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周游列国,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主张“仁”,被后世尊为至圣之师。

墨子名翟,当时在显学领域有非儒即墨的说法,墨子倡导的理念是兼爱非攻。

天下十豪的第四位就是关令尹喜。相传当时尹喜夜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知道有圣人出关,便挡下老子。尹喜曾经是周朝的大夫,后来周敬王内乱,尹喜辞去大夫之职,就任了函谷关的守令。在史书上也有说他是大散关守令的。尹喜知道老子有学问,便向其询问治国之策。

老子看了看天边的太阳,又看了看脚下的大地,说道:“我可以说,但我所说的“道”,不是你想要得到的“道”,他是天地运行的“大道”,你需要悟。”于是道家就有了悟道一说。

帛书《老子》

老子留下了五千言,分上下两篇,但据说这五千言并不是老子所作,而是周王室刻在礼器上的铭文,老子是守藏室之官,他可以接触这些铭文,所以在当时默写了出来。

除了《道德经》,据说《山海经》也与老子有关,当年王子朝携经入楚,楚王想要得到周王室的典籍、礼器,便向王子朝索要。王子朝与老子一起编了一本密码书,这就是《山海经》。

自王子朝藏经,老子西出之后,先秦文化开始极大发展,此时是公元前5世纪,是世界的文明轴心时代,也许老子的文化也传到了西方。

《道德经》序:先秦文化始于老子,老子之学来自周王室典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