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我们几个老同学在聊一个话题,那就是今年3月1日起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开始施行。自此之后,教育惩戒这个行为了有执行的依据和标准。阿爽的儿子在听说学校老师可以打手板后,立马要准备一副“铁手套”去上学。
我们小时候常听家长说:你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这是你的福气。当时不明白老师和自己的福气有什么关系。如今当我们长大后方才明白个中道理。我们几个妈妈亲身经历过后得到一致认同:从开蒙到立身,如果能遇到“手拿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是多么大的幸运。这何止是孩子的福气,更是家长的希望,甚至可能点亮一个家庭的未来。台湾学者曾仕强曾经在讲解易经八卦的时候,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案例:人的身体分有阴阳,每个人的手也是有阴阳之分的。手心肉很多,结实,不怕疼。做事情大多用手心去面对,它是阳;手背很柴,只有皮和骨头,常常对着自己。它是阴。所以打手心是阳,是爱护。打手背,是阴,是伤害。
戒尺,是古代私塾先生们用于体罚学生的工具,在年废除了千年的科举制度后,新时代教育制度便取代了私塾,同时戒尺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教育体制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对于学生该如何教育,犯了错误该不该惩罚,如何惩罚一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在的家庭结构大多有一到两个适学孩子,家里的长辈视如珍宝,在家里都宠溺无度,又岂会允许老师染指?然而老师的工作不止是教书,还有比教书更难的活儿,就是育人。手中若无“戒尺”,如何给孩子们立下规矩,保障正常的教育秩序?孩子们的任务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学着做人,做事情。对于品性顽劣的孩子如果不借助管教和惩戒的方式只用说教和感化很难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
当然教育部颁布的这个惩戒规则不光是赋予了老师们惩戒学生的权利,同时也对实施惩戒的“度“和”量“做了规范,不可逾越红线。惩戒的目的并不是要体罚学生,而是用更有效地方式来育人。同时让学生明白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和责任,不断地实现自我成长。
我想只有真心热爱教育行业的老师,才会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才会举起用心度量过的戒尺,因为他看到了孩子们光明的未来。